至人竟安在,陶铸皆秕糠。
世俗那得知,楚楚事冠裳。
方醉狂正作,吾语未可庄。
天定能胜人,更看熟黄粱。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和迟田舍杂诗九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至人竟安在,
陶铸皆秕糠。
世俗那得知,
楚楚事冠裳。
方醉狂正作,
吾语未可庄。
天定能胜人,
更看熟黄粱。
诗意:
这首诗词以哲理的方式思考人生和社会的现象。诗人苏辙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探讨了人们追求安逸和名利的现实社会与至高无上的道德境界之间的冲突。他认为真正的至人是能够在安逸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而世俗之人则受到名利的诱惑,无法理解至高的道德价值。诗人自嘲地说自己的言论可能还不足以庄重,但他认为天命将会胜过人的努力,最终决定一切。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人生境界的反思,表达了苏辙对于人生追求和社会现象的看法。诗中的“至人”是指追求道德境界的人,他们能够在世俗纷扰中保持内心的安宁和淡泊。而“陶铸皆秕糠”则表示了世俗之人在名利的追逐中往往忽视了内心的修养和真正的价值。诗人对于世俗之人的无知表示不满,并以“楚楚事冠裳”形容他们浮华而虚假的行为。
诗中的“方醉狂正作,吾语未可庄”表明诗人自知言辞可能还不足以表达深刻的道理,但他依然坚持表达自己的观点。他相信天命定将胜过人的努力,因为天道的决定是无法逃避和改变的。最后一句“更看熟黄粱”则向读者提出了一个反思的问题,即人们是否能够看清真相,认识到世俗追逐的名利并非真正的幸福。
整首诗词通过对人生境界和社会现象的剖析,表达了苏辙对于追求真正价值和超越世俗的思考。诗人以自嘲和反思的态度,呼唤读者对于真理的探寻和对于欲望的冷静思考,希望人们能够超越世俗的诱惑,追求内心的平静和道德的高尚。
霜乾木落爱秦川,兴发身轻逐鸟翩。贪看暮山忘远近,强陪归客更留连。貂裘犯雪观形胜,骏马随鹰抟野鲜。为问南溪李夫子,壮心应未逐流年。
吏隐千年远,南峰事竟同。鉴容依石水,熏佩度花风。林霭床头湿,崖泉厨下通。纷纷尘世念,不入此山中。
览镜忽有感,谁能写我真。崚嶒忍饥面,蹭蹬苦吟身。风叶飘零夜,雨花狼籍春。相过慰牢落,吾族有诗人。
晓对山翁坐破窗,地炉拨火两相忘。茅柴酒与人情好,萝卜羹和野味长。外面干戈何日定,前头尺寸逐时量。而今难说山居稳,飞马穷搜过虎狼。
城月。冷罗袜。郎睡不知鸾帐揭。香凄翠被灯明灭。花困钗横时节。河桥杨柳催行色。愁黛有人描得。
北风吹倒落星寺,吾与伯伦俱醉眠。螟蛉蜾蠃但痴坐,夜寒南北斗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