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一分让,先有十分争。
所丧者实事,所得者虚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未有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未有一分让,
先有十分争。
所丧者实事,
所得者虚名。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们争斗和争名夺利的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观察。它通过对权力、利益和名誉的反思,揭示了一种对社会价值观的质疑,强调实事的价值,批判虚名的追求。
赏析:
《未有吟》这首诗词反映了邵雍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思考。首句"未有一分让,先有十分争"揭示了人们在争夺利益时缺乏让步和妥协的态度,导致了激烈的争斗。这种竞争追求个人得失,忽视了整体利益,使得社会变得紧张和冲突不断。
接下来的两句"所丧者实事,所得者虚名"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于社会价值观的反思。邵雍认为,人们在追求虚名时往往忽视了实际的利益和真正的实事,将精力过分集中在名誉和声望的追逐上。实事是指实际的工作、功绩和贡献,而虚名则指的是表面上的声望和名誉。作者通过这种对实事和虚名的对比,呼吁人们应该更加重视实际的贡献和实事的价值,而不是被虚幻的名誉所迷惑。
整首诗词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社会竞争中的盲目性和对虚名的追求。它对于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反思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引发人们对于名利观念的思考和审视。
东君试手,向南枝着意,争先时节。纵有丹青谁便忍,轻点肌肤冰雪。色借琼瑰,香分兰麝,元自标孤洁。冲寒独秀,误他多少蜂蝶。缟练不染淄尘,算来□合是,广寒宫阙。未问阳和先占取,前村一溪风月。留取清芬,主张真态,驿使休轻折。梢头青子,异时风味甚别。
不居上界列仙班。梅隐寄幽闲。玉堂云晓,玉珍雨夜,总是真欢。如兄才誉居人上,鹏路正看看。只祈兄弟,长随母健,不爱高官。
事来思烂熟,罪去得深循。天壤嗟微义,风霜本至仁。十年江社梦,一道雪梅春。回首无他嘱,当言莫爱身。
平生羊荆州,追送不作远。岂不畏简书,放麑诚不忍。一代不数人,百年能几见。昔如马口衔,今为禁门键。一雨五月凉,中宵大江满。风帆目力短,江空岁年晚。
四面红蕖镜绿波,晚凉柰此野情何。凭城更觉看山稳,入户还欣得月多。
芳林曲径锦玲珑。腻白借微红。元是海棠标格,司花点化东风。端相浑似,玉真未醉,春思先慵。留取浅颦低笑,夜深翠幄轻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