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台州沈虞卿使君入朝》

靖康建炎事,尝闻诸公言。
志士日夕心,鸣咽声气吞。
新亭五十年,尘埃尚中原。
君王大经略,梦想天河翻。
时情习安宴,未辨酬国恩。
修攘亦有序,此事难遽论。
所要夙昔怀,勿以暮气错。
为公一悲歌,风云澹乾坤。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台州沈虞卿使君入朝》是孙应时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靖康建炎时期的动荡局势,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壮志豪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靖康建炎事,尝闻诸公言。
志士日夕心,鸣咽声气吞。
新亭五十年,尘埃尚中原。
君王大经略,梦想天河翻。
时情习安宴,未辨酬国恩。
修攘亦有序,此事难遽论。
所要夙昔怀,勿以暮气错。
为公一悲歌,风云澹乾坤。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靖康建炎时期的国家动乱的关切之情。诗的开篇提到了闻听一些有见识的人对当时局势的言论,显示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注。接着,诗中出现了“志士日夕心,鸣咽声气吞”的描写,揭示了志士们内心的悲愤和无奈。新亭五十年,尘埃尚中原,表达了时光荏苒,而国家仍未恢复往日的繁荣与安定。

同时,诗中提到了君王大经略的梦想天河翻,意味着君王希望能够恢复国家的繁荣和安定。但是在时情习安宴的背后,作者却未能辨别出如何回报国家的恩情,这也暗示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无奈与困惑。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修攘有序,以及此事难遽论,表明了作者对于解决国家困局的难度和复杂性的认识。然而,作者仍怀着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思念,希望不要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忽略了自己的初衷和使命。

最后两句“为公一悲歌,风云澹乾坤”表达了作者为国家大义而悲歌的决心和坚定信念。诗意深沉悲壮,通过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时局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忧虑与期盼。赏析这首诗词,我们能感受到孙应时对国家的深情,以及他对时代动荡的反思和对国家复兴的渴望。

  • 《居家》

    居家到底胜居官,啼鸟声中昼掩关。待得小园花落尽,更须移酒对青山。

  • 《王评事驸马花烛诗》

    万条银烛引天人,十月长安半夜春。步障三千隘将断,几多珠翠落香尘。一人女婿万人怜,一夜调疏抵百年。为报司徒好将息,明珠解转又能圆。人主人臣是亲家,千秋万岁保荣华。几时曾向高天上,得见今宵月里花。比翼和鸣双凤凰,欲栖金帐满城香。平明却入天泉里,日气曈曨五色光。

  • 《和仲巽过古北口杨无敌庙》

    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奚虏奉遗祠。

  • 《西溪书事》

    卑栖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蒙叟自当齐黑白,子牟何必怨江湖。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曈曨每见珠。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

  • 《上元》

    月华未上鼓声喧,又向山阴过上元。五岁镜湖才一熟,今年灯市始应烦。留连昼景通三夜,呼吸阳和达九门。游客不知千古意,看人看火漫奔奔。

  • 《眼暗》

    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