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於中路事空王,赞火还须金色光。
烧却三千并世界,死中得活也无方。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十玄谈·达本》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颂十玄谈·达本》中文译文:
勿在中途事空王,
赞火还须金色光。
烧却三千并世界,
死中得活也无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释印肃对佛法的颂扬和思考。诗中提到了"十玄谈",指的是佛教中的十玄义理,这里具体指的是其中的"达本",即真正领悟佛法的境界。
诗的第一句"勿在中途事空王",表达了释印肃的思考,意味着不要在修行的过程中被功名利禄所迷惑,不要沉浸在世俗的虚妄之中。"中途"指的是修行途中,"事空王"指世俗的权势和名利。释印肃在这句诗中告诫人们,修行者应当超越世俗的欲望,专注于佛法的实践。
第二句"赞火还须金色光",意味着佛法就像一把金色的火焰,需要我们去赞美、颂扬。金色的光辉象征着智慧和觉悟,是指引我们摆脱痛苦和迷惑的救赎之光。这句诗传达了佛法的光明和慈悲,显示了佛教对人类的关怀。
第三句"烧却三千并世界",暗指佛法的力量能够烧毁一切世俗的束缚和烦恼。"三千并世界"是佛教中对世间万物的描述,表示佛法的智慧可以超越世俗的种种限制,帮助人们获得自由和解脱。
最后一句"死中得活也无方",表达了佛教对死亡和生命的思考。释印肃认为,通过佛法的修行,人们可以在死亡中获得真正的生命,超越生死的局限。"无方"意味着无法用世俗的方式来理解和描述,强调佛法对生死的超越性。
整首诗词通过对佛法的赞美和思考,呈现了释印肃对修行道路的指引和对智慧解脱的追求。诗中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佛教的核心理念,同时激发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超越性的思考。
妙处和春莫遣知,晚尊随柳逐花移。落花绣地春深日,翠柳篵空月上时。
岁岁东风二月时,司花辛苦染晴枝。夜输百斛蔷薇水,晓洗千层玉雪肌。寒食清明空过了,姚黄魏紫不曾知。春愁蹙得眉头破,何处如今更有诗。
醉见千山面。晚晴初、蝉声未了,鸟声尤远。知道仙人丹灶在,尚有陈灰犹暖。但只恐、松枯石烂。笑问年华应不换,又如何、洞里笙箫断。还念我,去归晚。千岩万壑猿啼遍。一思量、一回懊恨,一回泪眼。岂是自家无仙骨,尚被红尘牵绊。要分此、烟霞一半。当日朱仙和葛老,更老黄、
羲和午停车,草木静若萎。我居倦烦促,谁与开我怀。出井泉失冷,迎凉幌空开。翩翩投林羽,饥渴复谁哀。仁哉林间风,为我时一来。惜哉为功薄,隆赫安能回。观涛感巨壑,清啸想高台。徘徊滞心赏,怅望意悠哉。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斯文宗主赖公归,不使它杨僭等夷。四海声名今大手,万人辟易几降旗。天方欲治将焉往,用不崇朝尚窃迟。整顿乾坤从小试,南州昔日洗潢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