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绝稻粱,江湖自嬉饱。
君看太庙牺,所欠非刍藁。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适兴》
朝代:宋代
作者:陈宓
鸿雁绝稻粱,
江湖自嬉饱。
君看太庙牺,
所欠非刍藁。
中文译文:
大雁远离稻谷和粮食,
江湖之间自由自在地嬉戏取乐。
君王应该看到庙宇中的祭品,
它们并不是欠缺草和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适兴》是宋代陈宓创作的一首诗词。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诗中提到的鸿雁远离稻谷和粮食,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生灵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们不再依赖人类的供养,而是自主觅食,展现了生命的自然本能和自由状态。
接下来,诗人描述江湖之间的自娱自乐。江湖常被用来指代宽广的世界或社会,这里可以理解为人们在世间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这种自在的状态或许是一种对繁琐事物的解脱,追求内心真实感受的自在。
然后,诗句转向太庙,指的是帝王所建立的宫庙。君王应该看到庙宇中的祭品,这里可以理解为君王应该反思自己的统治和所欠缺的东西。而这里所欠缺的,不是简单的草和禾,而是对人民的关怀和需求的满足。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人生和君王统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真实和人民需求的思考。它呈现了一种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更美好状态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时社会风气和政治现实的某种关切。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郪道鸣弦去,容台抱蕝初。法沙开祖帐,冰雪映征车。久待连城价,谁腾一鹗书。君王览豪俊,应复召严徐。
海上神仙馆,天边处士星。卧云歌酒德,对雨著茶经。石洞龙嘘气,松巢鹤坠翎。都将金玉句,一一写空青。
宝筵延厚命,供帐序群公。形胜宜春接,威仪建礼同。晞阳人似露,解愠物从风。朝庆千龄始,年华二月中。辉光遍草木,和气发丝桐。岁岁无为化,宁知乐九功。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