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哭友不胜哀,不待年侵老自来。
未保此身长健在,与君茅屋卧苍苔。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哀文鼎》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频年哭友不胜哀,
不待年侵老自来。
未保此身长健在,
与君茅屋卧苍苔。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逝去的悲伤之情。作者感叹时间的流逝,年岁的增长带来了老去的迹象,而友人却早已离去。作者深感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他自己也未能保持健康和长寿。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希望能与友人一同在茅屋中躺卧,与自然共处。
赏析:
《哀文鼎》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展现了生命的短暂和友人的离去所带来的悲伤。诗中的"频年哭友不胜哀"表达了作者多年来频繁地为友人的离世而悲伤的心情。"不待年侵老自来"则表达了时间的无情流转,年岁的增长不仅无法阻挡老去的到来,而且还加剧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思念之情。
诗的后两句"未保此身长健在,与君茅屋卧苍苔"则表现了作者对自身健康和友情的渴望。他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希望能够保持健康,并与友人一同在简陋的茅屋中共度时光。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渴望和对友情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对简朴、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珍视。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忧伤和对友人的思念。通过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作者呈现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以及对友情和宁静生活的珍视。这首诗词给人以深思和感动,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故山萝蔓锁云扉,几夕扁舟已梦归。莲社招贤移岁月,芝岩编句满珠玑。金刀拥雪新彫鬓,香祴欺兰旧赐衣。后夜吴门对霜月,怀师馀意在琴徽。
不向新安去,那知江路长。猿声近庐霍,水色胜潇湘。驿路收残雨,渔家带夕阳。何须愁旅泊,使者有辉光。
北风吹雨雪,举目已凄凄。战鬼秋频哭,征鸿夜不栖。沙平关路直,碛广郡楼低。此去非东鲁,人多事鼓鼙。
兔井桥边鹢首横,过逢仍怯近乡情。路人失喜交头语,邻犬何知掉尾迎。重到云房惊落寞,直须金阙早崇成。百年香火追先志,始信吾宗世济荣。
世已无如假,余犹颇识真。最怜惟稚子,难使学时人。诵即先经传,文须蹈雅驯。纵令竽瑟误,为玉不为珉。
故著青山尽底围,直疑挂起片帆飞。好风忽送潮声近,啼鸟相呼树影归。老去六窗谁是伴,颓然一几自忘机。我初不作京华梦,分取松枝对客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