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飞燕雀倦檐牙,绣栱云楣闹彩霞。
樽俎燕閒归相合,鼎锺勋业在王家。
直纹惜破墙阴竹,巧笑嫌开席外花。
今日正风传魏国,平居诗思亦无邪。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安正堂二首》是宋代诗人强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描绘安正堂为主题,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平淡生活的领悟和对诗意的追求。
译文:
飞飞燕雀倦檐牙,
绣栱云楣闹彩霞。
樽俎燕閒归相合,
鼎锺勋业在王家。
直纹惜破墙阴竹,
巧笑嫌开席外花。
今日正风传魏国,
平居诗思亦无邪。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安正堂为背景,通过描绘堂上的景物和氛围,展现了作者对平凡生活的态度和对诗意的追求。首句描述了飞燕和雀鸟疲倦地停在檐牙上,给人一种安逸和平静的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堂宇的细节,绣栱、云楣和彩霞的形象,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活泼。这些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繁华热闹的氛围。
第三、四句描绘了安正堂内的宴饮场景,樽俎(指酒器和肉食)整齐摆放,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这里传达出家庭和睦、举杯共饮的氛围,同时也折射出王家的荣耀和人们对勋业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直纹竹和席外花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真挚与虚华的区分。直纹竹代表朴素而真实的品质,而席外的花朵则象征着虚华和表面的装饰。诗人对这种巧笑嫌弃花朵的心态表示赞叹,显示了他对朴素和本真之美的追求。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身的思考和追求。他称赞当今正风传遍魏国,意味着社会风气的改善和正义的传播。诗人表示自己平日里的生活宁静与诗意的追求并不矛盾,他的诗思一直都是纯洁和无邪的。
整首诗词通过对安正堂景物和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平凡生活的感悟和对真挚、本真之美的追求。诗词充满了对自然、对家庭和对社会的关怀,表达了诗人对诗意的追求和对真实人性的赞美。
王土平平。正海息波澜,岳敛云烟。三景虚明,八表澄清,一月普照诸天。有流霞洞焕,映黍珠、徐下空玄。绝形言。见千真拱极,万气朝元。当时鹤鸣夜半,感真符宝篆,特地清传。碧湛龙文,红凝龟篆,绛衣舞鬣蹁跹。计功成果就,无真教、郭景飞仙。已千年。亘灯灯续焰,光朗无边。
抹月涂风画有声,等闲人见也愁生。听莺桥下波仍绿,走马台边月又明。芳草路多人去远,梅花春近鸟衔争。残更亡寐难同梦,为雨为云只自行。
祥符额赐海会寺,四百年来弹指过。试问竹林桥下路,往还曾见几东坡。
昔趋魏公子,今事霍将军。世态炎凉甚,交情贵贱分。黄沙扬暮霭,黑海起朝氛。独与君携手,行吟看白云。
哀怨杨叛儿,骀荡郎知否。香死博山炉,烟生白门柳。
对月无何添雅致。丛绿花黄偏有异。正是遇重阳,霜露冷、宜呈祥瑞。清香覆我如言志。害风来、且休攀视。应共到蓬莱,琼筵上、众仙颁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