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汉历历上下秦,侯王将相史叠陈。
辱斯荣斯仁不仁,桃源鹿门商山人。
南磵远孙涧之滨,所以三人入呻吟。
桃源本是耕稼民,鹿门商山抱经纶。
一世虽屈九原伸,所以绝笔于获麟。
我之拟赋非厥伦,感公语我泪沾巾。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跋韩涧泉诗》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周汉历历上下秦,
侯王将相史叠陈。
辱斯荣斯仁不仁,
桃源鹿门商山人。
南磵远孙涧之滨,
所以三人入呻吟。
桃源本是耕稼民,
鹿门商山抱经纶。
一世虽屈九原伸,
所以绝笔于获麟。
我之拟赋非厥伦,
感公语我泪沾巾。
诗意:
《跋韩涧泉诗》通过描述历史的兴衰和人性的善恶,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对真善美的追求。诗中提到了历史上的重要时代和人物,以及桃源、鹿门、商山等象征着宁静、修身、治国的地方。作者通过对这些历史和地理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以历史和地理的符号,通过对过去和现实的对比,传达了赵蕃对社会现状的无奈和思考。周汉、秦、侯王将相等历史时期的人物和事件,以及桃源、鹿门、商山等地方的象征意义,都承载着作者对于美好社会的向往和对当下社会的失望。诗词以叙事的方式呈现,揭示了历史的循环和人性的光复与沉沦。
其中提到的南磵、远孙、涧之滨,以及三人入呻吟,抒发了作者对于荒废耕稼之民、远离理想之境的感叹。而桃源、鹿门、商山象征着人们向往的宁静、修身和治国理念,通过对这些地方的描绘,诗词表达了对美好社会的渴望。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创作的思考和感慨,他认为自己的诗文并非与当时众人相比,而是受到了古代圣贤的启发。作者感激对自己的指导和鼓励,表现出他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和真诚。这两句诗句以自省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于文学创作的坚持。
总的来说,《跋韩涧泉诗》通过对历史和地理的运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呈现了赵蕃对于社会和文学的思考与感慨。这首诗词富有思辨性和抒情性,为读者带来了对美好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 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
野色晴宜上阁看,树阴遥映御沟寒。豪家旧宅无人住,空见朱门锁牡丹。
六经四十三万字,古未版行天所秘。鲁才得见易春秋,书到汉时犹墨记。不知何年有尔曹,误我百世惟寸刀。日传万纸未渠已,宇宙迫窄声嘈嘈。一第竟为吾子慁,办笔如椽补龙衮。生毋谓我不读书,待捡麻沙见成本。
江上青峰宿雨开,江头归使日南来。登高欲访平安字,二月衡阳雁已回。
壁立无堪佐子贫,漫修简牒效殷懃。起临明镜看生意,卧向晴檐共白云。逸气不应供潦倒,刻谈脱或致纷纭。但令苏晋禅妨醉,不患何山病故荤。
虎旅驱中道,钩陈警六飞。圜丘群望毕,宣室受釐归。旭日迎芝盖,晴云拂羽旂。笙歌前路拥,拜舞接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