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岁月去如流,佳节前期约共游。
玉露尽驱三伏暑,银蟾堪□作中秋。
交朋得暇频相过,身世须忘百不忧。
尚有读书心未足,寒光凭为洗双眸。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八月八夕邀刘学录》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老年时光的流逝、邀请朋友共度佳节以及表达对读书的渴望,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内心的安宁。
诗中提到了岁月的流逝,表达了作者对光阴逝去的感慨。他说老来岁月去如流,意味着光阴匆匆,时光如水,老年人感叹时光流逝得快。然而,尽管岁月如梭,作者仍然邀请朋友一同共度佳节。这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人际关系的重视,他希望与朋友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节日。
接下来,诗中提到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以及玉露和银蟾。玉露是指八月的露水,而银蟾则是指中秋夜的明月。诗人形容玉露尽驱三伏暑,意味着露水消散了盛夏的炎热,也预示着中秋节的临近。银蟾堪□作中秋,作者将明月比喻为银蟾,把中秋夜的明月的明亮和纯洁与银蟾相联系,表达了中秋节的美好和祝福。
诗中还提到了交朋友和读书的重要性。作者说交朋得暇频相过,强调了与朋友们相聚的频繁和愉悦。这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交流的追求。身世须忘百不忧,意味着在交朋友的过程中,作者希望能够忘却身世的烦恼和忧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最后,诗中提到了读书的心愿。作者说寒光凭为洗双眸,表达了对读书的渴望和追求。寒光可以理解为清澈明亮的光芒,洗双眸则表示通过读书来洗涤心灵,提升自己的修养。这反映了作者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不懈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岁月的流逝、邀请朋友共度佳节以及对读书的渴望,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美好节日和知识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山县为官不见山,一朝列嶂忽当关。抽身牒拆时舒眼,领客杖藜聊解颜。常乐本来由我静,倦飞每尔愧知还。莫嫌邑小仍兼陋,曾有涪翁赏中间。
娇黄无力趁芳菲,待得秋风落叶飞。空有丹心能就日,年年憔悴对斜晖。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长飚卷炎埃,澄空出秋素。迢迢铁瓮城,回首隔苍雾。酒帘颺荒市,笳鼓发深戍。倚逢问舟人,云是新丰路。篱路鸡欲栖,野水牛半流。不见抱琴人,斜阳在高树。
穷人不谋欢,元夜如常时。晴雨均寂寞,蚤与一睡期。朱门粲灯火,歌舞临酒池。酒阑欢不足,九街恣游嬉。前呵惊市人,箫鼓逐后随。片云头上黑,翻得失意归。
大庾岭头春似海,不是寻常白玉堂。昨夜护龙河上看,一天明月四檐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