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蟆不为中秋地,老兔先奔昨夜寒。
世事相违剧晴雨,人生何苦许悲欢。
云窗自照青藜杖,月户重修白玉盘。
坐想西风万袍鹄,政飞健笔写琅玕。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八月十四月食中秋遂无月》是宋代方岳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八月十四,月食中秋竟无月。
妖蟆不为中秋之地,
老兔先奔昨夜的寒。
世事相违,剧变天气晴雨,
人生何苦许悲欢。
云窗能照青藜杖,
月户再修白玉盘。
坐思西风万袍鹄,
政飞健笔书琅玕。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中秋节期间月食的景象,但却表达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情感和思考。诗人以自然现象为背景,借以反思人生和社会的变幻无常。他提到妖蟆、老兔和天气的剧变,表达了世事相违和人生的无常性。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繁琐的世事和人生苦乐的思考,暗示人们应该超越喜怒哀乐,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中秋节期间的月食景象,以及妖蟆、老兔和天气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幻的感慨和思考。其中的"世事相违,剧变天气晴雨,人生何苦许悲欢"这句话,反映了生活的无常和人生的苦乐。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在繁杂世事中应保持淡泊、超脱的心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他借助云窗、月户等意象,表达了对宁静和纯洁之境的向往。最后一句"政飞健笔写琅玕"则显示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示了宋代文人的风采。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社会变迁和内心追求的思考。同时,诗词运用了寓意深远的意象和形象语言,给人以美感和启迪。
元子称漫浪,严生资苦劲。海内无赏音,秋风入衰鬓。东江一茅屋,但欲安性命。颇怪泽畔翁,烦词寄天问。
从来陋巷只颜回,子悦胡为羡漆开。端向岁寒观雅操,须知冰凌不为灾。
土冈之西,竹树之下。板屋三间,娱此隐者。埘有肥鸡,廏有羸马。岂无佳菊,采不盈把。且漉我酒,放浪林野。莫不饮食,知味者寡。
持螯已饱团脐蟹,砟脍犹思巨口鲈。风物秋来多感慨,天寒酒醒客心孤。
先子词科蚤擅场,中兴首擢紫微郎。涌泉制册留纶阁,砭世膏肓有皂囊。北斗仰之千古事,泰山所集一毫芒。楹书拂拭增悲恸,追诵龙蛇感卒章。
孤舟孤鹤与孤云,湖上深居自不群,高卧可能容一榻,青山西岸且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