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参天护碧池,青钱弱叶战涟漪。
匆匆游子匆匆去,不见风清月冷时。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白莲堂》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代
古木参天护碧池,
青钱弱叶战涟漪。
匆匆游子匆匆去,
不见风清月冷时。
中文译文:
古老的树木环绕着碧绿的池塘,
脆弱的青莲叶与涟漪相互搏斗。
匆匆离去的游子匆匆离开,
再也看不到风清月冷的时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景物描写和离别为主题,表达了离别时光流转的无常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古木环绕的碧绿池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古老的景象。古木参天,树木高大,象征着岁月的积淀和历史的延续。池塘碧绿,给人一种清凉、宁静的感觉。这里,古木和碧池共同构成了一个安宁祥和的场景,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平静和宁静之地。
接着,诗人描述了青莲叶与涟漪之间的战斗。青莲叶脆弱而柔嫩,而涟漪则是池塘中水面的微波荡漾。这种战斗的描绘,可以理解为脆弱的人类与变幻不定的世界之间的斗争。人们在离别时常常面临着无法预测的变化和困扰,如同叶子在涟漪中的战斗一样。
最后两句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和时光的流转。诗人用"匆匆"来形容离去的游子,强调了离别的匆忙和无奈。同时,诗人提到"风清月冷",描绘了离别时的寒冷和孤独。风清月冷常常被用来表示人世间无情的变幻和冷漠,这里也体现了诗人对人事变迁和时光荏苒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世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示了对离别的思考和对人生变迁的领悟,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众生垢重汩尘缘,岂自收心同觉源。挈水拾薪时节至,三通鼓罢物皆鲜。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一亘清虚衲子家,十方三世个生涯。光明照夜触髅眼,消息含春枯木花。晓色依依云冉冉,天容淡淡月斜斜。母陀罗臂通身是,今日逢场便攃沙。
我登姑苏台,笑指前溪水。水从具区来,古色映清泚。明朝泛秀之去,两岸杂苹芷。萦纡知几曲,举目皆可喜。稻熟千顷黄,秋入四山紫。疎钟度横塘,青帘穿野市。忽惊秀逼人,突兀平地起。飞阁出林颠,穹石满山趾。褰裳上深径,鸣蝉声聒耳。木罅露遐观,欲进足屡止。梵宫开何年,金
春寒还似暮冬天,败絮重披有虱缘。虽欠高僧分白,偶蒙暴客恕青毡。浊醪盎盎贫犹醉,倦枕昏昏昼亦眠。年少从渠笑衰嬾,相呼禹庙看龙船。
肃肃秺侯清慎,温温契苾知诗。能推测隐救民饥,况乃义方教子。宪府两飞鹗荐,士林竟赋怀辞。天门正美可前知,入侍钩天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