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翁真气与神游,宰树参天也不樛。
怅念青春家塾日,共闻规训有源流。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汴京陷,弃官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爲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復爲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永州、邵州、严州。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復旧官。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有《斐然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爲底本。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拜庞大父中大茔和彦达》是胡寅创作于宋代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仙翁真气与神游,
宰树参天也不樛。
怅念青春家塾日,
共闻规训有源流。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仙翁(指被尊为仙人的祖先)的崇敬之情以及对青春时光和家塾教育的怀念之情。诗人感慨仙翁的真气和神奇之所在,即使在宰割树木时,也不会有丝毫心疼。他心中怀念起年少时代在家塾中接受的规训和教育,意识到这种教育的源流渊源。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首句中的“仙翁真气与神游”表达了对祖先的崇拜和敬仰之情。接下来的两句中,宰树参天不樛的形象描绘了仙翁超然的境界和仙人般的气质。最后两句则展示了诗人对过去青春时光和家塾教育的怀念之情,他意识到这些规训和教育的价值和渊源。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言简意赅。通过对仙翁、自然景物和青春时光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教育的敬仰和思考。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仙翁以及家塾教育的感慨和敬意,同时也反映了对传统价值和智慧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