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赵卒本求生,坑后谁人不死争。
三召三辞宁自刎,邯郸料不再长平。
徐钧,字秉国,号见心,兰溪(今属浙江)人。以父荫爲定远尉。宋亡不仕,金履祥尝延以教授诸子。精于史学,曾据《资治通鉴》所记事实,爲史咏一千五百三十首。今存《史咏集》二卷,五代部分已佚失。事见本集附许谦、黄溍、张枢序,清光绪《兰谿县志》卷五有传。 徐钧诗,以《宛委别藏·史咏集》爲底本,校以《续金华丛书》本(简称金华本)。
《白起》是宋代徐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白起,曾是赵国的将领,由于赵国败亡,他投降了敌军,只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但即使在被坑杀之后,谁能不为了生存而奋斗呢?他被三次召回国家担任重要职务,却三次辞绝,宁可自刎而死。他曾在邯郸作战,但那里再也无法重现长平之战的胜利。
诗意:
《白起》以历史人物白起为题材,表达了他在困境中的选择和追求生存的决心。诗中描绘了白起在战争中的投降、坑杀以及他在被召回时的拒绝,彰显了他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的精神。通过白起的故事,诗人探讨了生死和忠诚的议题,引发读者对于人性、生命和价值观的思考。
赏析:
《白起》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白起的遭遇和选择,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通过对白起的描述,展现了他坚韧不拔、宁死不屈的个性和信念。白起的形象既是一个历史人物,也是一种象征,他所代表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绘白起的投降和坑杀,与他拒绝召回的坚决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他的忠诚和坚定。同时,通过提及邯郸和长平,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历史事件的对比,使诗词更具战争背景和历史意义。
《白起》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表达,将读者带入到白起的内心世界,引发对于生死和忠诚的思考。它展现了人性中坚韧不拔的一面,同时也唤起了对于历史的回忆和思考。这是一首充满深意和情感的诗词,引人深思。
见说江都一骑来,筠篮坏土带春回。不堪羁宦思金谷,宁有诗情似玉台。纶阁翻阶无复梦,乳溪临槛想传杯。殷勤分赠须闻早,社后重阳政好培。
紫书夕降御床边,门下褒衣绕数千。捧檄喜随亲色动,授经荣胜主恩偏。相如好赋真童子,贾谊多才患少年。道在不须忧绛灌,一时卿相尺知贤。
生民尊祖,时迈造成。江汉拨乱,凫鹥持盈。四诗之道,始于和平。五际之变,通于晦明。宣宥密之基命,敭遹骏之休声。或箴规于阙政,或歎咏于芳馨。
薄俗久不竞,丘园多逸民。闻君轻去世,令我重沾巾。一梦苕溪晓,千年石堵春。人情不能已,南望哭江滨。
何必庭皋木叶黄,秋风无处不凄凉。莫言短发游郎署,且伴閒云入故乡。汉殿早瞻新日月,剑屏犹带旧冰霜。一飞碧落三千里,还向瑶池浴凤凰。
会稽竹箭东南美,化作经黄纸叠层。旧日土毛无用处,剡中老却一溪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