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乱古来有,英雄今岂无。
人情云聚散,世态草荣枯。
事定见天理,时艰识丈夫。
山川渺何许,烟雨暗平芜。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巖,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爲《紫巖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抱膝吟》是宋代于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抱膝吟》中文译文:
治乱古来有,英雄今岂无。
人情云聚散,世态草荣枯。
事定见天理,时艰识丈夫。
山川渺何许,烟雨暗平芜。
诗意和赏析:
《抱膝吟》这首诗词通过对治乱和英雄的讨论,反映了人情的聚散、世态的荣枯以及时局艰难对于真正的男子汉的考验。诗人通过表达对时局的观察和对英雄气概的赞叹,展现了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境遇的思考。
首句"治乱古来有,英雄今岂无",表达了社会的起伏和变迁是历史的常态,而英雄人物也应该在当今时代中诞生。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发展和英雄气概的期望,同时也暗示了时代对于英雄形象的需要。
接下来的两句"人情云聚散,世态草荣枯",表达了人情世态的多变无常。人们的情感和关系像云一样聚散不定,世态犹如草木一样兴衰不定,这种转变和变化无处不在,与前句的治乱变换相呼应。
"事定见天理,时艰识丈夫"这两句表达了在事态明朗的时候,人们可以看清事物发展的规律,并能够认识到真正的男子汉在困境中应该有的品质。这种观点体现了作者对于人性与道义的关注,强调了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气。
最后两句"山川渺何许,烟雨暗平芜"通过山川、烟雨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时局的不确定和不可预测性。人们无法预测未来的发展,就像山川渺茫,烟雨笼罩着平芜大地,暗示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困难。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治乱、英雄、人情和世态的描绘,以及对事态发展和时局艰难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于社会变迁和个人品质的关注。诗中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对于当代读者来说,依然具有启示和借鉴的意义。
岫云休怪此行徐,出处家风本俗如。当任宣尼无俟驾,肯辞孟子范驰驱。如金岁月人奔竞,似玉行藏我卷舒。极目冥鸿挥绿绮,忘情鱼鸟尽江湖。
王郎天下士,中和自生禀。澹然初无营,见者辄敛衽。幕中资婉画,处事极精审。与人如恐伤,律己渊冰懔。深恐马骇舆,要使鸮食葚。一寸忧国心,几年不甘寝。此意大未酬,退静若已甚。使之行所学,庶几人奠枕。向来孰间之,未免斯立噤。川泳而云飞,赖有东阳沈。露章极推毂,分韵
剑刃翻身犹是钝,屋头问路太无端。楚鸡不是丹山凤,何必临风刷羽翰。
鸣不择上林,栖不依华屋。雄飞各呼雌,翩翩自相逐。渴饮野田水,饥啄野田粟。一饮一啄能几何,慎勿远飞投网罗。君不见金笼老鹦鹉,向人空作闲言语。
老来已谢著书忙,但向清游访睡乡。寄语深师与包叟,可无客枕假云堂。
绿树覆沧浪,高斋敞夕阳。鸟殊闻法曲,花故忆明妆。碧酒衔风急,清琴拂水长。况逢岩壑侣,同醉白云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