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悲淮南》

淮民穷到骨,忍复搥其肌。
不知铁钱禁,作俑者为谁。
行商断来路,清野多流离。
主人日边来,四牡驱以驰。
或云易之是,或云收之宜。
几人困往返,遂逐文书移。
救焚卒无策,燎火久益滋。
缅怀征搉初,山海煮摘时。
虽云便公家,亦复挠其私心。
今者纵虎豹,而使渴与饥。
萧萧芦苇林,日夜边风吹。
悲哉淮南民,持此将安之。

作者介绍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悲淮南》是宋代诗人刘过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淮南地区民众的困苦生活和他们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悲淮南

淮南的人民穷得连骨头都露出来了,
他们忍受着被殴打的痛楚。
他们不知道铁钱已被禁止,
那些制作俑人的人是谁呢?
行商断了来往的路,
清野上多了流离失所的人。
主人从日边归来,
驱赶着四匹马奔驰而来。
有人说易解决这个问题,
也有人说应该采取收拾措施。
多少人困在往返之间,
于是文书被迫转移。
救火的人束手无策,
火势越烧越旺。
怀念征讨之初的壮丽场面,
山海煮摘的时光。
虽然说是为了公家的利益,
却也扰乱了私心。
如今纵容着虎豹,
却让人民饥渴交迫。
苇荡中阵阵凄凉的风,
日夜吹拂着边境。
深感悲哀的是淮南的百姓,
他们手持这首诗,将如何应对困境?

诗词揭示了淮南地区民众的困苦和痛苦。他们生活贫困,遭受殴打,不知道铁钱已被禁止。诗人表达了对那些制作俑人的人的质疑,暗示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人们对现状的困惑。

诗中描绘了行商断绝来往的路,清野上流离失所的人增多,展现了社会动荡和人们流离失所的景象。主人从远方归来,四匹马驰而来,似乎带来了希望,但又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问题很容易解决,有人认为应该采取严厉的措施。这种分歧和困惑使得人们往返奔波,文书被迫转移,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诗中还描绘了火灾的场景,救火的人束手无策,火势越来越猛烈。这一形象象征着社会问题的恶化和困境的加深。

最后,诗人回忆起征讨之初的雄壮场面和山海煮摘的美好时光,对现状感到懊悔。诗人指出,尽管表面上是为了公家的利益,但实际上也扰乱了私心,使人民陷入饥渴之中。

整首诗以悲愤的口吻揭示了淮南地区民众的困苦状况,同时反映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人们对现状的困惑。诗人通过描述火灾等形象,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和对困境的痛心。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反映了作者对淮南地区民众遭到的苦难和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悲愤的语气质问现状,呼唤人们对困境的关注和解决。

  • 《和复古大雨》

    雷公推车电施鞭,飞腾九泽舞百川。须臾开晴万物鲜,仰视白日当青天。

  • 《赠徐碧鉴》

    论命岂能修造化,相形那解脱头颅。知君藻鉴真超绝,试问穷通改得无。

  • 《题洛中第宅》

    水木谁家宅,门高占地宽。悬鱼挂青甃,行马护朱栏。春榭笼烟暖,秋庭锁月寒。松胶黏琥珀,筠粉扑琅玕.试问池台主,多为将相官。终身不曾到,唯展宅图看。

  • 《鹊》

    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高处营巢亲凤阙,静时闲语上龙墀。化为金印新祥瑞,飞向银河旧路岐。莫怪天涯栖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

  • 《在紫霄夫人席上作》

    昔时训子西可上,汉使经过问妾缘。自到仙山不知老,凡间唤作几千年。

  • 《题灵隐寺师一上人十韵》

    八十空门子,深山土木骸。片衣闲自衲,单食老长斋。道性终能遣,人情少不乖。樔枸居上院,薜荔俯层阶。洗钵前临水,窥门外有柴。朗吟挥竹拂,高楫曳芒鞋。迸笋斜穿坞,飞泉下喷崖。种花忻土润,拨石虑沙埋。旧往师招隐,初临我咏怀。何当缘兴玩,更为表新牌。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