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见北山青,暮见北山紫。
顽然土与石,此色何处起。
无情草木含清辉。
朝露夕阳助明媚。
四时烟雨姿熊异,天机滚滚何曾已。
人见山上有青天,谁知天有青山裹。
欲问巨灵知不知,孤鸢飞处白云起。
丘葵(一二四四~一三三三)(生年据本集《周礼补亡序》泰定甲子〔元年〕年八十一推定),字吉甫,自号钓矶,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早崇朱熹之学,亲炙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最久。宋亡,杜门不出,与谢翱、郑思肖有“闽中三君子”之称。元泰定间御史马祖常荐,徵聘不出。卒年九十。有《钓矶诗集》、《周礼补亡》等。清干隆《泉州府志》卷四一、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七有传。 丘葵诗,以清抄《丘钓矶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清道光二十六年汲古书屋刻《钓矶诗集》(简称汲本,藏南京图书馆,诗较底本有缺有多)。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北山》是宋代丘葵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描绘北山的景色为主题,通过对山的变化和山色的妙处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和人与自然的交融。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朝见北山青,暮见北山紫。
顽然土与石,此色何处起。
无情草木含清辉。
朝露夕阳助明媚。
四时烟雨姿熊异,天机滚滚何曾已。
人见山上有青天,谁知天有青山裹。
欲问巨灵知不知,孤鸢飞处白云起。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北山的变化为线索,以自然景色的描绘为主要手法,表达了自然界的奇妙和山色的多变。作者用“青”和“紫”来形容北山的颜色,既展示了北山景色的变幻无常,又折射出自然界的神秘与美丽。
诗词中的“顽然土与石,此色何处起”表达了作者对北山颜色的疑问,暗示了自然景色的变幻无常,使人难以捉摸。接着,诗中描写了草木含有清辉,朝露和夕阳的衬托使得北山的美更加明媚动人。作者通过描绘北山四时烟雨的变化,展示了自然景色的姿态各异,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神秘和壮丽。
诗词的后半部分呼应了前半部分的描写,作者通过“人见山上有青天,谁知天有青山裹”表达了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思考。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人们看到山上的青天,但是谁知道天其实也被青山所包裹。这里的“青山裹”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力量和神秘性,它超出了人类的认知和理解。作者以此表达了对自然界伟大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认识的局限性的思考。
诗词的结尾,“欲问巨灵知不知,孤鸢飞处白云起”进一步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思考。诗人想要向巨灵——自然之神,提问自己的疑惑,而孤鸢飞翔的场景则象征着人类对于追求真理和智慧的不懈努力,白云的升起更是象征着智慧和启迪。这样的结尾给人以希望和思考,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渴望和探索的精神。
总体来说,《北山》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类认知的思考。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展示了自然界的神奇和变幻,同时也通过思辨性的问题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使读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共鸣。
探梅方忆雪中归,转眼青青子满枝。筑圃漫为娱老计,劈牋又赋送春诗。乞身何日还初服?坐食终年媿圣时。睡起西窗澹无事,一枰闲看客争棋。
清晓趋丹禁,红樱降紫宸。驱禽养得熟,和叶摘来新。圆转盘倾玉,鲜明笼透银。内园题两字,四掖赐三臣。荧惑晶华赤,醍醐气味真。如珠未穿孔,似火不烧人。杏俗难为对,桃顽讵可伦。肉嫌卢橘厚,皮笑荔枝皴。琼液酸甜足,金丸大小匀。偷须防曼倩,惜莫掷安仁。手擘才离核,匙抄
浓淡非妆点,纵横谢剪裁。凭栏一凝睇,图画信天开。
夜空如监碧新磨,倒影疏星乱素波。天色水光无别处,为君垂手揽银河。
玄鸟司春,苍龙登岁。节物变柳,光风转蕙。瑶席降神,朱弦飨帝。诚备祝嘏,礼殚珪币。
佳丽古神州。画出营邱。龙飞凤舞小瀛洲。一自水流东去后,多少离愁。湖上泛龙舟。歌吹悠悠。翠华黄屋旧曾游。王气消沉遗恨在,烟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