缭绕度回塘,纡余转短墙。
引筇聊散诞,入竹得清凉。
正午禽虫净,初晴果木香。
移床就高处,更欲解衣裳。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北园避热》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文同。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缭绕度回塘,
纡余转短墙。
引筇聊散诞,
入竹得清凉。
正午禽虫净,
初晴果木香。
移床就高处,
更欲解衣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北园避暑的情景。作者通过描写环境和感受来传达清凉的感觉,表达了对炎热天气的厌倦和对凉爽环境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北园避暑的愉悦心情。首句“缭绕度回塘”,以动词和名词的结合,形象地描绘了环绕着蜿蜒曲折的回塘的景象,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接着,“纡余转短墙”,通过描写转弯的墙角,进一步增强了清凉感的效果。
接下来的两句“引筇聊散诞,入竹得清凉”,通过引用竹子和凉爽的感觉,强调了北园的环境给人带来的凉爽和舒适。在正午的时候,“禽虫净”,给人一种宁静和清净的感觉,与炎热的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两句“初晴果木香,移床就高处”,描绘了初晴时果木的香气和人们将床搬到高处以享受凉爽的意象。最后一句“更欲解衣裳”,则表达了作者对凉爽的渴望,希望能够解开衣服来适应更凉爽的环境。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在北园避暑时的清凉愉悦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了夏日中的清凉和惬意。
居家到底胜居官,啼鸟声中昼掩关。待得小园花落尽,更须移酒对青山。
万条银烛引天人,十月长安半夜春。步障三千隘将断,几多珠翠落香尘。一人女婿万人怜,一夜调疏抵百年。为报司徒好将息,明珠解转又能圆。人主人臣是亲家,千秋万岁保荣华。几时曾向高天上,得见今宵月里花。比翼和鸣双凤凰,欲栖金帐满城香。平明却入天泉里,日气曈曨五色光。
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奚虏奉遗祠。
卑栖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蒙叟自当齐黑白,子牟何必怨江湖。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曈曨每见珠。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
月华未上鼓声喧,又向山阴过上元。五岁镜湖才一熟,今年灯市始应烦。留连昼景通三夜,呼吸阳和达九门。游客不知千古意,看人看火漫奔奔。
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