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四时乐,我乐谓何宁不惭。
满地落花供妓席,隔江残雪认僧庵。
邦人解学推敲势,野叟时同尔汝谈。
盗贼猖狂兵革沸,谁怜此老苦中甘。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别秀亭五首》
醉翁亭记四时乐,
我乐谓何宁不惭。
满地落花供妓席,
隔江残雪认僧庵。
邦人解学推敲势,
野叟时同尔汝谈。
盗贼猖狂兵革沸,
谁怜此老苦中甘。
中文译文:
在醉翁亭中记录四季的欢乐,
我自得其中,怎能不自惭形秽。
满地的落花为妓女的席间增添了美景,
隔江遗留的残雪让人想起僧人的庵堂。
当国人纷纷解读学问,追求名利之势,
我却与野叟时常谈论着你我之间的闲事。
盗贼横行,兵戈四起,社会动荡不安,
谁会关怀这位老人在苦中所得的满足。
诗意和赏析:
《别秀亭五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通过对醉翁亭的四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深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中的醉翁亭是一个象征,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快乐和自得。诗人欣赏四季的美景,却自嘲地说自己的快乐与这美景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因此感到惭愧。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的深思熟虑和自省,对人生的感悟。
诗中以满地落花和隔江残雪作为景物描写,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落花供妓席,残雪认僧庵,这两句富有意象,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以及对人世间欢乐和宗教信仰的思考。
诗中还涉及到社会现实的描写。邦人解学推敲势,野叟时同尔汝谈,这两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气,人们纷纷追求名利,追求解读学问,而诗人则与野叟一起谈论着平淡而真实的生活。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社会浮躁和功利的反思。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局的忧虑。盗贼猖狂,兵革沸腾,社会动荡不安,而这位年老的诗人却很少有人关怀,他在苦中却能从中找到一些甘甜。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自己命运的接受,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痛心。
总的来说,诗人通过对醉翁亭四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深情和对社会的关怀。诗意深远,意境优美,引人深思。
德修真年七十。从鹤发童颜出。上灵泉流得急。如密。尸去尽肠充实。道穿虚同入室。令铅汞成丹粒。便逍遥尤静谧。休诣。人常与神仙集。
身属嫖姚性命轻,君看一蚁尚贪生。无因唤取谈兵者,来向桥边听哭声。
绯榴开满露井。竹映琅*莹。幔卷方池雨,微微落飞檐影。荷盖擎万柄。明妆靓。浪破鱼吹镜。翠禽并。梅风乍起,桃笙微带新润。潇湘旧梦,唤我绿蓑归兴。凭遍阑干暗自省。人静。夕阳移下清景。
玉骨清癯怯素妆,春风一醉九霞觞。绿房午夜娇云暖,不梦梨花梦海棠。
忧患无穷生有涯,惟须百事屏纷华。人谁敢侮修身士,天不能穷力穑家。频唤老僧同夜粥,间从邻叟试秋茶。结茅林下从来事,瓦屋三间已太奢。
风头梦、吹无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