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泊舟都梁亭二首》

微春已动陈根绿,晴日初流大泽澌。
客路苦寒惟饮酒,老年便暖屡添衣。
霜林背日梅迟拆,冰渚知春雁早飞。
江上三年陈迹在,年年穿竹折梅时。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泊舟都梁亭二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微春已动陈根绿,
晴日初流大泽澌。
客路苦寒惟饮酒,
老年便暖屡添衣。
霜林背日梅迟拆,
冰渚知春雁早飞。
江上三年陈迹在,
年年穿竹折梅时。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冬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自身的境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渐老的思考。

赏析:
诗的开头写道“微春已动陈根绿”,描绘了初春时节微微的春意,以及新绿的陈根。接着,诗人描述了晴朗的日子中流动的大泽澌,形容了阳光下的江河景色。

接下来的两句“客路苦寒惟饮酒,老年便暖屡添衣”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遭受寒冷的困苦,只能通过饮酒来取暖,以及年老后需要频繁添衣的情景。这些描写反映了诗人的生活境遇和对逆境的坚韧。

后面的两句“霜林背日梅迟拆,冰渚知春雁早飞”描绘了冬日中的梅花和候鸟的迁徙,暗示了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短暂。

最后两句“江上三年陈迹在,年年穿竹折梅时”表达了诗人在江上行舟三年的痕迹,以及每年折梅时节的回忆。这些描写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岁月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诗人的境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渐老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逆境的坚韧和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 《望乡台》

    千山已尽一峰孤,立马行人莫疾驱。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

  • 《次韵杨宰食莲戏作》

    平时莲实吾羊枣,日饫甘寒不自疑。病恐伤生来源事,居多节口甚婴儿。舌融沆瀣诗能说,手掬珠玑我属思。对酒移风劳想像,静看千柄泛前池。

  • 《过岳公故居》

    赤脚踏层冰,素蟾浴清水。可怜偷桃儿,竟以寒饿死。木瓢挂空壁,蠹册堆破几。有子如矮奴,踉啮入城市。

  • 《寄献仆射相公》

    圣君宵旱念生民,重命甘盘秉国钧。引马但传三刻漏,喘牛休问四时春。羹和旧鼎黄金铉,雪压新堤白玉尘。应念前年献诗客,谪官无俸不胜贫。

  • 《送葛谦问》

    风流人物曹刘上,俊逸诗章鲍谢间。好似骑鲸天上去,不应著脚向尘寰。

  • 《枕上闻子规二首》

    去年借宅寄生儿,今岁群儿又学伊。差面见他莺与鷰,向人强道不如归。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