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年无寐意,灯与影应知。
谁复名三叛,空劳赋五噫。
今人难与语,来世尚堪期。
准易扬雄业,真成覆瓿为。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不寐十首》是宋代作家方回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不寐十首
暮年无寐意,灯与影应知。
谁复名三叛,空劳赋五噫。
今人难与语,来世尚堪期。
准易扬雄业,真成覆瓿为。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晚年时失眠的心情。他坐在灯下,思绪万千,感叹岁月无情。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事业的不满,对名利的看透,并对未来的期望。
赏析:
《不寐十首》是方回晚年的自述诗,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诗词的情感真挚而深刻,通过简洁的文字和意象刻画出了作者晚年的心境和思考。
诗词的前两句,“暮年无寐意,灯与影应知”,表达了作者晚年时常常失眠的困扰,他坐在灯下,明亮的灯光和投射出来的影子仿佛能够感知他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接着,“谁复名三叛,空劳赋五噫”,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事业的失望和对名利的看透。诗中的“三叛”指的是历史上背叛国家的人,而“五噫”则是对自己的责备和懊悔之情。作者认为,名利之事虚无缥缈,没有实质的意义。
然后,“今人难与语,来世尚堪期”,表达了作者与现世的隔阂和与当代人难以沟通的感受。作者对当代社会的失望和对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表达得深刻而真实。然而,他对来世的期待却依然坚定,对于未来的希望和向往。
最后两句,“准易扬雄业,真成覆瓿为”,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未来的展望。方回希望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成就一番伟业,而不愿成为覆瓿之人,即毫无作为的无名之辈。这两句诗以准易、扬雄等人的事迹,既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也表达了对自己实现志向的期待。
总体而言,方回通过《不寐十首》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晚年失眠的心情、对过去的批判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出了一位智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观察。这首诗词具有深远的哲理意味,引发人们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见说江都一骑来,筠篮坏土带春回。不堪羁宦思金谷,宁有诗情似玉台。纶阁翻阶无复梦,乳溪临槛想传杯。殷勤分赠须闻早,社后重阳政好培。
紫书夕降御床边,门下褒衣绕数千。捧檄喜随亲色动,授经荣胜主恩偏。相如好赋真童子,贾谊多才患少年。道在不须忧绛灌,一时卿相尺知贤。
生民尊祖,时迈造成。江汉拨乱,凫鹥持盈。四诗之道,始于和平。五际之变,通于晦明。宣宥密之基命,敭遹骏之休声。或箴规于阙政,或歎咏于芳馨。
薄俗久不竞,丘园多逸民。闻君轻去世,令我重沾巾。一梦苕溪晓,千年石堵春。人情不能已,南望哭江滨。
何必庭皋木叶黄,秋风无处不凄凉。莫言短发游郎署,且伴閒云入故乡。汉殿早瞻新日月,剑屏犹带旧冰霜。一飞碧落三千里,还向瑶池浴凤凰。
会稽竹箭东南美,化作经黄纸叠层。旧日土毛无用处,剡中老却一溪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