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海角凄凉梦,却到长安。
翠帐犀帘。
依旧屏斜十二山。
玉人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
云散香残。
风雨蛮溪半夜寒。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爲枢密行府谘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采桑子》是宋代朱敦儒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一番海角凄凉梦,却到长安。
翠帐犀帘,依旧屏斜十二山。
玉人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
云散香残,风雨蛮溪半夜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凄凉的场景。诗人原本做了一个悲伤的梦,却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繁华的长安城。他看到翠绿的窗帘和雕花的屏风,背后是层层叠叠的山峦。有个美丽的女子为他弹奏着琴瑟,她的眉眼低垂着。云散了,香气消散了,风雨中的蛮溪在半夜里变得寒冷。
这首诗通过描绘凄凉的梦境和繁华的长安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失落。他在梦中逃离了悲伤的现实,却发现现实同样充满着痛苦和苦难。诗中的女子可能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形象,她为他弹奏琴瑟,但是这一切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风雨的蛮溪象征着诗人的心境,寒冷的夜晚增添了一种哀愁的氛围。
整首诗词以凄凉、失落的情感为主线,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迷茫。它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向往,以及对幸福和真实的渴望。
雨过风微。温泉浴倦,妃子妆迟。翠袖牵云,朱唇得酒,脸晕胭脂。年年海燕新归。怎奈向、黄昏恁时。倚遍琼干,烧残银烛,花又争知。
海水不可解,连江夜为潮。俄然浦屿阔,岸去酒船遥。惜别耐取醉,鸣榔且长谣。天明尔当去,应便有风飘。白鹭洲前月,天明送客回。青龙山后日,早出海云来。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痛饮龙筇下,灯青月复寒。醉歌惊白鹭,半夜起沙滩。
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泪添吴苑三更雨,恨惹邮亭一夜眠。讵有青马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他时脱便微之过,百转千回只自怜。
寻牛须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易寻。
疏林远野见秋毫,破晓阳乌羽翼高。湖面平於开匣镜,出棱光并发硎刀。闭门听雨宁论日,散策寻冈莫数遭。世上几人能壁俗,簿书堆案想官曹。
危亭秋尚早,野思已无穷。竹叶一尊酒,荷香四座风。晓烟孤屿外,归鸟夕阳中。渐爱湖光冷,移舟月满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