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炉香对紫宫起,万点雨随青盖归。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残句一炉香对紫宫起》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中文译文:
一炉香对紫宫起,
万点雨随青盖归。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象,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和意境。苏轼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富有诗意的场景,传达出深邃的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苏轼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美的追求。首句"一炉香对紫宫起"描绘了一炉香烟袅袅升起,似乎直达紫宫(指天上的宫殿),寓意着香气的浓郁和高贵。这里的香烟可以被理解为人们在世间燃烧的善念和美好情感,通过诗人的笔触,升华到了超凡的层面。
接着一句"万点雨随青盖归",表达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雨点仿佛从天空降落,融入了一顶青色的盖子之中,盖子的归还暗示了雨滴回归大地的过程。这句诗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将雨点与青盖相连,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苏轼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
这首诗词虽然只有两句,但通过简洁有力的表达,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意境和感悟。它描绘了自然景观和情感,运用意象和形象描写,使读者在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了浓厚的诗意和情感。整首诗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震撼,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类情感的关注。
晓枕华胥谁唤回,下堂拽杖一悠哉!啼鸦已逐晨光起,飞鹭初冲宿霭来。石路少行生蔓草,柴扉多闭长莓苔。身闲亦未全无事,检校幽花几树开。
秋深凉气满楼台,落叶萧萧拥玉阶。清晓九门金锁掣,监宫先报进鹰来。
五门高除势摩天,洞底清冷泻碧涟。苹藻鱼游知暮雨,薜萝人去锁寒烟。山樱已熟垂朱实,岩竹新抽露玉鞭。只恐游人归马急,野僧何惜白云眠。
松声和雨听,山色带云看。
吴姬当垆新酒香,翠绡短袂红罗裳。上盆十千买一斗,三杯五杯来劝郎。落花不解留春住,似欲随郎渡江去。酒醒一夜怨啼鹃,明日兰舟泊何处?
初晴僧阁一凭栏,风物凄凉八月间。欲尽上层尝脚力,更於高处看人寰。秋深天气随宜好,老后心怀只爱闲。为报远山休敛黛,这般情意久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