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荫非公志,书生若命何。
高才宁汩没,荣路故蹉跎。
仲子能传业,词场遂决科。
暮年方慰意,乐极又悲歌。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参议余公挽诗》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假荫非公志,
书生若命何。
高才宁汩没,
荣路故蹉跎。
仲子能传业,
词场遂决科。
暮年方慰意,
乐极又悲歌。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和人生抱负的思考。诗人自称“余公”,谦称自己为“公”,而表达了自己并非真正的官员,只是一位虚拟的参议者。他感叹书生的命运如何,高才者也往往黯然消逝,辉煌的未来也常常受到挫折。然而,仲子(指孔子)能够传承学问,使得诗歌的境界得以升华。在晚年,诗人终于感到安慰和满意,但乐极之后又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自我谦称和虚构的身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和抱负的思考。诗人对书生命运的反思,体现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高才者尽管有才华,但往往也会在现实生活中面临挫折和困难。然而,诗人以仲子(孔子)为例,认为有些人能够通过传承学问和智慧,超越个人命运的限制,使自己的存在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最后,诗人在晚年感到慰藉和满意,但又透露出乐极生悲的情绪,折射出人生的复杂性和无常性。
整首诗词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命运的思考,呈现了一种对于成就与挫折、欢乐与悲伤的交织感受。通过对现实和理想的对比,诗人唤起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引发共鸣。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真实感受,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男女虽亲,死生难躲。浮名浮利浮云朵。万缘一*恰如无,长生路上修仙果。玉户频开,金关紧锁。灵珠里面持经课。功成轻举踏云行,大罗
柘枝本出楚王家,玉面添娇舞态奢。松鬓改梳鸾凤髻,新衫别织斗鸡纱。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画筵曲罢辞归去,便随王母上烟霞。
畴昔南迁海上雷,艰难唯与汝同来。再从龙尉茅丛底,旋卜云桥荔子堆。相与闭门寻旧学,谁言复出理官醅。乘田委吏先师事,莫学陶翁到即回。
良宵正月一,日从东畔出。照见耆阇峰,回环指□中。坐断石桥路,凡圣无回互。佛祖生冤家,相逢若稻麻。雪消春雨过,碓觜也生花。
暮召三山峻,晨趋一节回。乍维青雀舫,还直右银台。陟降丹涂密,论思武帐开。欲谈当世务,元藉轶群才。
仓猝扶宗社,艰危启圣神。英雄归驾御,狂狡愿和亲。泛扫妖氛净,恢张治化新。倦勤三纪外,头白尽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