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世谁无父,渠宁厌久生。
惊波轻一死,森木竟双茔。
石壁千寻立,江流万古清。
祠宫拜遗像,犹复涕纵横。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曹娥庙二首》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描写了曹娥庙的景象和诗人的感慨。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曹娥庙二首
阅世谁无父,渠宁厌久生。
惊波轻一死,森木竟双茔。
石壁千寻立,江流万古清。
祠宫拜遗像,犹复涕纵横。
译文:
读世界的人没有没有父亲,但他却厌倦了长寿。
惊涛骇浪中死去的,只是稍纵即逝,而草木却立起了双重的坟墓。
高高的石壁立在千丈之上,江水流淌着万古的清澈。
在祠宫里拜祭着先人的像,我再次悲从中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曹娥庙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时光流转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诗人认为,阅世之人都有自己的父亲,而诗人却感到厌倦了长寿。这里的父亲可以理解为祖先,也可以理解为传统与历史。诗人或许对生命的延续感到疲倦,他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有所思索。
接着,诗人用惊涛骇浪和森木竟双茔的描写,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无常。尽管人的生命短暂,但大自然中的草木却会长存,并建立起了双重的坟墓,这种对比强调了人的渺小和时间的长久。
诗的后两句以曹娥庙的景观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石壁高耸,江水流淌,形成了壮观的景观。石壁千寻立,象征着长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江流万古清,表达了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美好。
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曹娥庙的景点的情感和敬意。诗人在祠宫中拜祭着先人的像,表达了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他情不自禁地再次流下了悲伤的泪水,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转、生命短暂和人世沧桑的感慨。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时间流转和历史传承的深刻感慨,以及对曹娥庙景点的情感认同和敬意。通过描写景物和自己的情感,诗人将内心的感受与外在的景象相融合,使诗词具有了深远的诗意和感染力。
渔父醒时清夜永。澄澜过尽征鸿影。略略风来欹舴艋。渔父醒。月高露下衣裳冷。渔父笑时莺未老。提鱼入市归来早。一叶浮家生计了。渔父笑。笑中起舞渔家傲。◎遣队(春留冬及一年中。杜若洲边西又东。舞散曲终人不见,一天明月一溪风。水绿山青,持竿好去。)
秋寒初劲。看云路雁来,碧天如镜。湘浦烟深,衡阳沙远,风外几行斜阵。回首塞门何处,故国关河重省。汉使老,认上林欲下,徘徊清影。江南烟水暝。声过小楼,烛暗金猊冷。送目鸣琴,裁诗挑锦,此恨此情无尽。梦想洞庭飞下,散入云涛千顷。过尽也,奈杜陵人远,玉关无信。
六桥箫鼓日喧天,谁料年来渐索然。兴废荣枯都不识,一家活计一渔船。
春云落纸不归天,就把霜刀翦四边。欲送草堂还缩手,少陵惯见浣花笺。
修篁瑟瑟石磷磷,去谒荒祠不厌频。四皓古来无事客,贰车今世最闲人。紫芝欲采非仙骨,红药曾题是近臣。一奠村醪还独酌,满轩松雪照吟身。
无限高贤抑壮图,登临不用起长吁。山川千古战争后,冠剑百年零落馀。浪把功名为忆任,那知富贵岂人谟。丹青曲尽世间妙,写得凭栏意思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