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草衣,执具书。
面不洗,头不梳。
是文殊,非文殊。
拟议台山路转迂。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草衣文殊赞》是宋代释心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披着草衣,手持经书。
面容未洗,头发未梳。
我是文殊菩萨,又不是文殊菩萨。
心中思索着曲折的台山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简洁、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虔诚修行的佛教徒的形象。诗人自称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在佛教中是智慧与文化的象征,代表着智慧与学识的力量。然而,诗人又自谦地说自己并非真正的文殊菩萨,表达了对自身修行的谦逊态度。
诗中的主人公披着草衣,手持经书,面容未洗,头发未梳。这种形象揭示了他专注于修行的状态,将自我舍弃和超越尘世的境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摈弃了尘世的琐碎和虚荣,全心全意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诗的最后一句"心中思索着曲折的台山路",表达了诗人心境中的一种追寻与思考。台山路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可以象征人生的旅程和修行的道路。诗人在修行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艰难和曲折,但他仍然坚定地思索着前行的方向,追求着内心的智慧与启迪。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修行的虔诚与执着,强调了对内心智慧的追求,以及在修行道路上所面临的曲折与挑战。这种简练而真挚的表达方式,使诗词更富有力量和感染力,让读者在静思默想中与诗人共鸣,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启迪。
万险千艰历历更,是非他日伏谁明。著书何用心徒苦,欹枕无眠耳自鸣。劫火不虞逃厄运,浮沤亦复任残生。说与稗官应末減,堂厨初未识鱼羹。
我本迂疏落拓人,满头霜雪满怀春。登山有屐身恒健,挂壁无弦趣更真。往岁郊官殊漫浪,老来学佛离贪嗔。却怜卫鹤齐鸡辈,空费心机不庇身。
是法无高下,纯一非昼夜。无故亦无新,非真亦非假。
已作分携计,尤伤送客归。经行汝南郡,为问汉阴机。晚菊饶秋色,丹枫带恨飞。平生无别泪,相对倍沾衣。
为发凉飙满玉堂,每亲襟袖便难忘。霜浓雪暗知何在,道契时来忽自扬。曾伴一樽临小槛,几遮残日过回廊。汉宫如有秋风起,谁信班姬泪数行。
椒盘出五辛,下马拂黄尘。千里周南客,明朝汉苑春。草生将去路,花待欲归人。君有陶潜禄,犹胜季子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