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钝之师,枯槁之姿。
鼻寒垂涕,眼老生黐。
玉怀石而矩,珠养蚌而规。
长短华枝春次第,东西波棹月相随。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正觉。通过描写禅修者的形象,表达了一种痴钝而虔诚的修行态度。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禅修者并化为主
求得称赞的写真画像
痴钝的老师,干瘪的容颜
鼻子冰凉滴泪,眼睛显老有黏脂
玉器在怀中像尺子,珍珠孕育于蚌壳之中
短长的华枝春季依次开放,东西的波浪摇曳着月亮相随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禅修者的形象描绘,展现了一种特殊的修行精神。诗中的禅修者,虽然智慧平庸,外表枯槁,但他们却怀揣着无比珍贵的宝物。他们身上的玉器和心中的珍珠,象征着他们内心的珍贵修行。尽管他们的修行旅程充满曲折,但他们依然坚定地追寻着自己的信仰与智慧。诗中描绘的禅修者,展现了一种超越外表的精神境界,通过对禅修者的形象和修行之美的描绘,表达了对智慧和信仰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精炼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的形象和修行之美。通过对禅修者容貌的描写,作者以一种平实的方式表达了禅修者的智慧和虔诚。痴钝的老师和干瘪的容颜,突显了禅修者内在的宝贵品质,而鼻寒垂涕、眼老生黐则进一步衬托出他们坚持修行的毅力和奉献精神。
诗中的玉器和珍珠,以及春季开放的华枝和月亮的随波摇曳,给人以美的联想。玉怀石而矩,珠养蚌而规,表达了禅修者内心的宝贵和修行的规矩。长短华枝春次第,东西波棹月相随,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禅修者形成了对比,进一步凸显了他们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禅修者形象的描绘,以及与自然景象的对比,表达了禅修者的修行之美和超凡的境界。同时,这首诗词也启发人们思考,人的内在美和智慧不应仅仅通过外表来判断,而是需要从内心去追寻和欣赏。
借家传帝纲丝,下公子仙鳌钓。捩转衲僧鼻头,撩拨诸方一笑。鲲化鹏飞总未知,推蓬对月平分破。却请维那,杨帆鼓棹。
妾本秦氏女,今春嫁王郎。夫家重蚕事,出采陌上桑。低枝采易残,高枝手难扳。踏踏竹梯登树杪,心思蚕多苦叶少。举头桑枝挂鬓唇,转身桑枝勾破裙。辛苦事蚕桑,实为良家人。使君奚所为,见妾驻车轮。使君口有言,罗敷耳无闻。蚕饥蚕饥,采叶急归。
造化机缄莫恨迟,须知开谢各因时。物华未分随春意,梅蕊先饶露玉肌。雪裹精神千万熊,水边潇洒两三枝。何当携酒浇花去,且遣诗筒为报知。
放州清江闸,及此新雨凉。故人得邂逅,好语倾肺肠。惜哉廊庙哭,漂泊落湖湘。前途阻勋业,末技呈词章。营营百年短,浩浩万古长。共惜天下宝,得志无相忘。
邦君临治意何如,所重川流政化敷。堂上诸侯贵如许,高明他日见雄图。
久傍修门乏壮图,侵寻华发欲捐书。貂裘平日敝尘土,茅屋晚岁依江湖。落落青天月上后,萧萧红叶雁来初。故人载酒端好事,遣吾陶然忘旧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