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一尺,行得一尺。
身非肉团,心如墙壁。
用光眉十方,照世眼双碧。
诸尘三昧兮在我自然,万像森罗兮与渠平出。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禅修者的境界为主题,表达了禅修者超脱尘世、心境宁静的境界。
诗词中的中文译文是:
说得一尺,行得一尺。
身非肉团,心如墙壁。
用光眉十方,照世眼双碧。
诸尘三昧兮在我自然,万像森罗兮与渠平出。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禅修者的境界和修行的心态。诗中的第一句“说得一尺,行得一尺”表明禅修者不仅在言语上表达真理,也在实际行动中践行真理。禅修者将言行合一,通过修行达到了身心的合一状态。
接着的两句“身非肉团,心如墙壁”用比喻的方式描绘禅修者的境界。禅修者超越了身体的束缚,身体对于他们来说仅仅是一个非实体的存在,而他们的内心则像一堵坚实的墙壁一样静谧稳定,不受外界的干扰。
下面两句“用光眉十方,照世眼双碧”表达了禅修者的智慧和洞察力。禅修者充满智慧的目光可以照亮十方世界,洞察一切事物的本质。
最后两句“诸尘三昧兮在我自然,万像森罗兮与渠平出”强调禅修者与世界的和谐共生。禅修者在修行中达到了超脱尘俗的境界,将一切尘世事物融入自然之中,与万物平等共存。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的境界和内心状态,表达了超脱尘世、宁静自持的禅修境界。诗词的赏析在于其深邃的意境和禅修者的境界描绘,通过简练的语言传递出禅修的智慧和安宁。
芭蕉滴滴窗前雨。望断江南路。乱云重叠几多山。不似倦飞鸥鹭、便知还。角声更听谯门弄。夜夜思归梦。鄱江楼下水含漪。孤负钓滩烟艇、绿蓑衣。
鳞甲何多,羽毛无数,悟来佛性皆同。世人何事,刚爱口头浓。痛把群生割剖,刀头转、鲜血飞红。〔□□□〕,零炮碎炙,不忍见渠侬。喉咙。才咽罢,龙肝凤髓,毕竟无踪。谩赢得、生前夭寿多凶。奉劝世人省悟,休恣意、激恼阎翁。轮回转,本来面目,改换片时中。
欢异且交亲,酒生开瓮春。不须愁犯卯,且乞醉过申。折草为筹箸,铺花作锦裀.娇莺解言语,留客也殷勤。
莫教独欠赤松游。
新凉泻轩槛,草木带秋声。阔水倒岚影,洗磨刀戟明。百虫暮吟动,一鸟归思轻。晚律骇徂景,羁怀念劳生。去国亦已久,己年今复庚。官仓容雀耗,世路忌蜗争。顾我实荒浪,误抛樵与耕。竹木微迳在,奚独古人行。
我昔官房子,长怀忠穆贤。里无行马第,山有卧牛阡。当代三公後,惟君五福全。桐棺远归祔,追旧几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