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之相,全相之心。
写成这个,聊应而今。
天苍苍兮白鸟没,水深深兮红鳞沉。
月钩云饵,玉线金针。
一般料理兮,妙出威音。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释正觉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全心之相,
全相之心。
写成这个,
聊应而今。
天苍苍兮白鸟没,
水深深兮红鳞沉。
月钩云饵,
玉线金针。
一般料理兮,
妙出威音。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禅宗思想,探讨了心性与境界的关系。诗人用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禅修者在心境中的景象,以及心性与外在世界的交融。
赏析:
这首诗词以禅修者的心境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禅宗对心性境界的追求。诗句中的"全心之相,全相之心"表达了禅修者将心性与外在世界融为一体的境界,展现了禅宗的核心思想。
诗中的"天苍苍兮白鸟没,水深深兮红鳞沉"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象征心性的转变。白鸟的消失和红鳞的沉没暗示了禅修者在内心中消融自我,融入大千世界的境界。
"月钩云饵,玉线金针"这两句以钓鱼的形象来比喻禅修者修行的技巧和方法。月钩和云饵象征着禅修者的修行工具,玉线和金针则代表着修行的技巧和方法。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禅修者对修行方法的妙用和技巧的熟练掌握。
最后两句"一般料理兮,妙出威音"描述了禅修者的修行成果。诗人通过"一般料理"来形容修行的过程,强调平凡的修行中蕴含着不凡的成果。"妙出威音"则表达了禅修者修行所带来的内心的平静和力量,以及对世界的感应与回应。
整首诗词简洁而深邃,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比喻的手法,抒发了禅修者对心性与境界的探索和追求。它展示了禅宗的思想精髓,同时也启示人们应当在平凡中追求不凡,以平静和智慧面对世界。
窅窅云旗去不还,阴阴祠宇闭空山。我来始悟丹青妙,稽首如逢冰雪颜。
八珍风味清,藜肠岂曾识。堪嗤尝脔人,欲与鱼兼得。
蚤岁过秋浦,贪程不入关。君今参俭幕,时得上齐山。肤使资关决,贤侯伴宴閒。好音频寄我,赖此一开颜。
溅溅溪水石磷磷,两岸山花野草春。流去前滩何处问,未应皆是酌泉人。
生长深宫不识山,骚人一见便开颜。分明记得经行处,青草湖边第几湾。
此去京师一握天,太平官府似神仙。九重明圣无疆寿,千里封圻大有年。政已知平春缓缓,民无愁叹鼓渊渊。三呼三祝情何已,稽首君恩雨露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