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而游,江湖风月之秋;变态而神,云烟草木之春。
体之而真,用之而淳。
非佛非祖而能佛能祖,非天非人而能天能人。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禅宗大师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禅人的境界和修行的境界,并表达了禅宗思想的核心。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清白而游,江湖风月之秋;
变态而神,云烟草木之春。
体之而真,用之而淳。
非佛非祖而能佛能祖,
非天非人而能天能人。
译文:
清白而自由,如江湖上秋天的风景;
超越凡俗而具有神性,如春天的云烟、草木。
在行动中体现真实,在运用中展现纯粹。
既不拘泥于佛教祖师,又能实现佛教和祖师的境界;
既不受限于天人之间,又能达到超越天人的境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禅宗的视角,表达了禅人的境界和修行的境界。禅人是指修行禅宗的人,他们以清白自由的心境游走于尘世之间,感受江湖风月的秋天之美。他们超越了世俗的束缚,具有变态般的神秘力量,仿佛春天的云烟和草木般生机盎然。
诗中提到的“体之而真,用之而淳”,表达了禅人修行的核心思想。禅修的目标是在实践中体现真实,将修行的经验与智慧运用到生活中,使之变得纯粹而深刻。
诗的最后两句“非佛非祖而能佛能祖,非天非人而能天能人”,表达了禅人的境界超越了传统的佛教祖师和人类的范畴。禅人不受限于特定的信仰和身份,能够实现佛教和祖师的境界,超越天人之间的界限,达到超凡脱俗的境地。
这首诗词通过禅宗的视角,表达了禅人的境界和禅修的核心思想。禅人的境界自由清白,具有超越凡俗的神性,他们通过实践,将禅修的真实与纯粹融入生活之中。这首诗词启迪人们超越表面的形式,追求内心的自由与纯粹,体验禅道的境界。
巍乎高哉,太山之山三万八千丈兮,五岳之伯、万山之宗。上有云官、霞伯、明皇、玉女、金台、石室高重重。三十六天第一洞,是为蓬玄太空之上穹。上帝赐以金箧之玉策,司命下土开群蒙。自从崇伯子受命告厥功,至今七十二君坛壝留遗踪。触石之云可以一朝雨,封突起,化作海岛二十
夜登车桁昼耘秧,怕说风伤与水伤。历尽艰辛双鬓白,今秋方觉稻花香。
可叹芳菲日,分为万里情。阊门折垂柳,御苑听残莺。海戍通闽邑,江航过楚城。客心君莫问,春草是王程。
草径蜿蜒十里间,云间若在画图看。万松密翠地无影,一水长清空自寒。
衙城直上有烟峦,亭在悬崖绝壁间。几个白头忘岁月,一生青眼看江山。秋风落木楼台出,暮雨笼沙鸥鹭閒。珍重京西绣衣使,作书题榜许追攀。
侍中尺箠挞羌酋,更得河南共运筹。到得降书来北阙,河南骑马去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