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直口四方,眉低眼三角。
默默句难传,深深谁转脚。
入挂树之壶,天地能阔;得烂柯之棋,黑白未错。
如今更不囊藏,到处随宜著落。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鼻直口四方,眉低眼三角。
默默句难传,深深谁转脚。
入挂树之壶,天地能阔;
得烂柯之棋,黑白未错。
如今更不囊藏,到处随宜著落。
中文译文:
禅人的脸上鼻子直挺,嘴巴方正;
眉毛低垂,眼睛呈三角形。
默默地诵读禅宗经文,难以传承,深深地思考着谁能传承禅宗的法脉。
如同挂在树上的壶,它能容纳天地的广阔;
如同得到破旧的棋盘,黑白棋子未曾错乱。
如今禅人不再固守一处,随处找到合适的落脚之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来自宋代禅宗僧人释正觉,描绘了禅人的面容特征以及禅宗修行的境界和心态。
首先,诗中描写了禅人的面部特征,鼻子直挺、嘴巴方正,眉毛低垂、眼睛呈三角形。这种面貌的描写可能暗指禅人内心的坚定和沉稳,以及对于禅宗修行的专注和冥想。
接着,诗中提到禅人默默地诵读禅宗经文,但这种修行的传承却十分困难,需要有人能够传承禅宗的法脉。这反映了禅宗修行的严谨和内隐性,禅人深思熟虑,希望有人能够继承并传扬禅宗的智慧。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比喻来展示禅人对于修行境界的理解。挂在树上的壶象征禅人的心境,它能容纳天地的广阔,表达了禅宗修行的开放和超越个人的境界。得到破旧的棋盘,黑白棋子未曾错乱,暗示禅人在修行中找到了平衡和和谐,未曾偏离正道。
最后两句表达了禅人放下束缚、自由自在的境界。如今禅人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地方,而是到处寻找适合自己的修行之地,随缘而动,自由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禅人面容特征的描写、禅宗修行的境界和心态的抒发,展示了禅宗的思想和禅人的修行境界。诗中运用了比喻手法,使得抽象的禅宗思想通过形象的描写得以表达,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西山卷残雨,天宇翠眉修。余霞渐成绮散,楼外月如舟。漾漾银河垂地,浩浩天风拂枕,吹满一帘秋。觉我清兴远,归梦到岩幽。野猿惊,山鸟笑,欲何求。十年一官黄散,了不到封侯。自有竹林佳处,满酌*尊贮酒,一醉共浮休。夔契在廊庙,畎亩不须忧。
独立吴江第四桥,桥南桥北涉银涛。此身真在吴江里,不用并州快剪刀。
驴嘶马唤不回头,古佛光中未肯休。解道探机无别物,相逢聊示指端头。
不成无语立江滨,事事堪吟句句新。白鹭前身真钓叟,青山今日是诗人。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
崭岩郁郁势参天,下有幽幽百尺泉。浅汲宁容长蛙鲋,旱年端可洗蚳蝝。若人怀宝故如此,笑彼发蒙真易然。不但作诗能换骨,更知读易已忘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