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而游,月冷天秋。
靡靡而周,云行水流。
身心无畔岸,机用有锥钩。
诸尘三昧纵横句,分付之人拄杖头。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正觉。这首诗词以禅修者的境界为主题,表达了禅修者在静默中游赏自然景物的心境和对禅修方法的领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
默默地游赏,月亮寒冷,天空秋意浓厚。
靡靡草木,云朵飘行,水流不息。
身心没有边界,思绪自由自在,如同钩子受控的机器。
禅者将尘世执着消融于禅修境界,嘱咐别人拄杖头。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禅修者在安静的环境中体验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诗词中的月亮寒冷和天空的秋意,给人一种恬静、肃穆的感觉。靡靡的草木和飘行的云朵,以及不断流动的水流,都象征着世间的变化和流动性,与禅修者内心的觉知相呼应。
诗词中提到的"身心无畔岸,机用有锥钩"表达了禅修者超越身心的束缚,进入一种超然的状态。禅修者将自己的心绪和思维束缚于一定的范围之内,通过禅修的方法和技巧,突破这种限制,获得自由和解脱。"诸尘三昧纵横句,分付之人拄杖头"表明禅修者将这种体验和领悟传授给其他人,以帮助他们摆脱纷扰的尘世,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这首诗词融合了禅修者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内心的修行体验,表达了禅者在冥想禅修中所追求的境界。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禅修者的内心境界,诗词传达了对于人们追求心灵自由和内在平静的思考和启示。
见学胡琴见艺成,今朝追想几伤情。撚弦花下呈新曲。放拨灯前谢改名。但是好花皆易落,从来尤物不长生。鸾台夜直衣衾冷,云雨无因入禁城。
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五月寒风冷佛骨,六时天乐朝香炉。地灵步步雪山草,僧宝人人沧海珠。塔劫宫墙壮丽敌,香厨松道清凉俱。莲花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方丈涉海费时节,悬圃寻河知有无。暮年且喜经行近,春日兼蒙暄暖扶。
白发随栉堕。未寒思厚衣。四支易懈惓。行步益疎迟。常恐时岁尽。魂魄忽高飞。自知百年后。堂上生旅葵。
遇坎与乘流,谁能舍迹求。即空皆是境,大渡本无舟。风流随机息,乾坤任光浮。可怜迷岸者,漂荡几时休。
东风吹雨作丝轻,驾勒余寒放晚晴。满地湿云收未尽,一帘花影不分明。
日下苑西宫,花飘香径红。玉钗斜白燕,罗带弄青虫。皓齿初含雪,柔枝欲断风。可怜倾国艳,谁信女为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