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覆雪兮一颠白,水深秋兮两眼青。
卦爻初作象,皮骨自成形。
混沌已前之朴,阴阳未判之灵。
道传不出世佛,义备勿开题经。
应兮云月,用也雷霆。
有守而涵海镇岳,无羁而断梗流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现了禅人的境界和对禅宗思想的领悟,同时也体现了禅宗与佛教教义的关系。
诗中描绘了山覆盖着雪,使山变得一片洁白,水深秋天使水变得青蓝。这些景象通过隐喻的手法,表达了禅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受。诗人以山雪和深秋之水作为象征,传达出禅人内心的纯净和深邃。
诗中提到了卦爻,暗示了禅宗思想中的八卦哲学。卦爻初作象,皮骨自成形,表达了禅宗的观点,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本质和形态,而禅宗的修行就是要通过超越表象,直观事物的本质。
诗中还涉及到混沌和阴阳的概念。混沌已前之朴,阴阳未判之灵,表达了禅宗对宇宙起源和本质的思考。混沌代表未分化的原始状态,阴阳则代表宇宙间的两种相对性。禅宗通过超越对立和相对的观念,追求真实与平衡。
诗中出现了道传不出世佛,义备勿开题经的句子,强调了禅宗的独立性和超越性。禅宗主张直接体验真实,不依赖于传统的经典和教义。这种观点与佛教的教义有所区别,禅宗强调个体的直接体验和觉醒。
最后两句应兮云月,用也雷霆。有守而涵海镇岳,无羁而断梗流萍。通过自然景物的比喻,表达了禅宗修行者的境界和心态。应兮云月表示禅宗修行者对外界环境的应对能力,用也雷霆则表示其内心的坚定和力量。有守而涵海镇岳,无羁而断梗流萍则表达了禅宗修行者超越世俗束缚,自由自在的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比喻,展示了禅宗的思想和修行境界。诗人通过禅宗的观点和对自然界的观察,表达了禅宗修行者超越世俗,寻求真实和自由的追求。这首诗词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达,展现了宋代禅宗文化的特点。
一时盛事擅南闽,惊世词宗幕府宾。今日恰同当日会,道山元是鼓山人。两年君几封囊上,百里予方束带新。岐路不同俱自勉,何年重此拂坚珉。
三往何劳万乘君,五来方见一微臣。微臣傲爵能轻主,霸主如何敢傲人。
舟子方将北,封姨不肯南。去帆冲急浪,古寺隐晴岚。远渚鸦千百,中流鸥两三。短篷聊徙倚,底用客程贪。
每逢胜境便留神,一路桃花别汉秦。绕刹苔封高士蹟,临溪客问野人津。纡回松竹看非俗,罗列山川识有真。踏遍岭头天尺五,飘飘已觉迥风尘。
瓜洲正对西津渡,金山焦山江水中。过客放船忌险阻,何人击楫问英雄?白云渺渺生秋树,黄叶萧萧落晚风。铁瓮城头一登眺,天南天北思无穷。
舍北有余隙,平褫作小园。花存四五本,竹种两三根。风伯倩摇佩,月娥烦佐尊。谁知方丈裹,别有一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