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孤藤,丛林老僧。
澜翻口角,雪点眉棱。
长春时节相联蕊,破夜光明自照灯。
内无丝而系螘,外无糁而聚蝇。
不起灭定,能应繁兴。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释正觉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云水孤藤,丛林老僧。
藤蔓孤独地攀附在云水之间,丛林里有一位年老的僧人。
禅人寄托于云水之间,寓意着他超越尘世的境界,与自然相融合。丛林老僧则象征着沉默寡言、深思熟虑的智慧和修行。
澜翻口角,雪点眉棱。
湍急的水流冲击着峡谷的峰口,雪花点缀在山峰的眉毛上。
这两句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暗喻禅人内心的澎湃和视野的开阔。
长春时节相联蕊,破夜光明自照灯。
春天长久,花朵相互依偎。禅人的修行破除黑暗,自己成为照亮智慧之灯。
这两句表达了禅人在修行中能够达到的境界,通过长期的修行,禅人能够融入自然,拥有内心的光明和智慧。
内无丝而系螘,外无糁而聚蝇。
内心没有任何杂念,就像没有丝线而固定的螘(一种昆虫),外表没有糁(食物)而聚集了蝇。
这两句表达了禅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没有任何杂念干扰他的修行。
不起灭定,能应繁兴。
禅人不受起伏和消逝的局限,能够与繁华世界相应。
这句表达了禅人在修行中能够超越生死、得失的境界,能够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应对一切。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禅修境界,表达了禅人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意象丰富的描写展现了禅人的修行境界,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多病疲干谒,秋风下小舠。郊扉云间竹,江郭月生潮。过雨桐阴静,听诗烛烬销。爱君兄弟好,华发共萧萧。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才向瑶台觅旧踪,曙鸦啼断景阳钟。薄施朱粉妆偏媚,倒插花枝态更浓。立近晚风迷蛱蝶,坐临秋水乱芙蓉。多情莫恨蓬山远,只隔珠帘抵万重。
君家深似武陵源,又出云来旆影翻。负笈肯忘鄞北里,彯缨长说海东门。健收风月归谈麈,醉挽河江入酒樽。回首溪山吾耄矣,笑盟知有几番温。
出手宁嫌晚,论心本不欺。五年江左客,万里故园里。肯枉洞庭棹,来寻棠棣诗。固知名义重,岂但慰朝饥。
千里归来觅故林,朱弦虽在少知音。青风玉几山前路,忍负平生一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