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谓之外兮言路那通,形壳之外兮模画那同。
一方明有月,万簌啸而风。
其应而妙,其用而冲。
图星之拱兮周罗而北,流水之向兮曲折而东。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禅僧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禅宗思想中超越情感和形式的境界,表达了艺术创作和禅修境界的相通之处。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情感被称为超越之外的东西,言语难以传达。形式被视为模拟之外的东西,画画难以相同。明亮的月亮照耀着这一方,万物欢快地歌唱,风吹过大地。它的回应是神奇的,它的运用是冲击的。星星环绕着天空,北方有罗盘指引;流水向东流淌,弯曲而有变化。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禅宗思想中超越情感和形式的境界。情感被视为有限的,言语无法完全表达内心的体验。形式被视为局限的,艺术作品无法完全再现自然和心灵的真实。诗人通过描绘明亮的月亮和欢快的自然景象,以及星星和流水的运动,传达了超越情感和形式的境界。他认为真正的境界在于超越言语和形式的束缚,直接体验自然和内心的真实。
这首诗词赏析了禅宗思想中的"即境即佛"的观念,即在直接体验当下的境界中,可以达到超越个人情感和形式的境地。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自然界的运动,表达了禅修者在静心观察自然时所获得的境界感受。诗句简洁而意境深远,以寥寥数语点出禅宗思想的精髓,引发读者对禅修和艺术创作的思考。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明亮的月亮、欢快的自然景象以及星星和流水的运动,表达了禅宗思想中超越情感和形式的境界。诗人认为真正的境界在于超越言语和形式的束缚,直接体验自然和内心的真实。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展示了禅宗思想的精髓,引发读者对禅修和艺术创作的思考。
语言全不滞,高蹑祖师踪。夜坐连云石,春栽带雨松。鉴分金殿烛,山答月栖钟。有问西来意,虚堂对远峰。
平高选处创莲宫,一水萦流处处通。画阁昼开迟日畔,禅房夜掩碧云中。平川不见龙行雨,幽谷遥闻虎啸风。偶与游人论法要,真元浩浩理无穷。
斋心谒殊庭,异境目力眩。积阴疑漏天,娲石谁与炼。列仙喜我于,一笑晴景现。絮云敛太空,螺翠敞大面,正位俨宸极,群峰拱星弁。烟云互吐吞,草木郁葱倩。错磨金碧丽,襞积霞绮绚。平生饫看山,及兹颇创见。常闻西城君,承诏通明殿。玉虬层空来,宝室仙境擅。真侣万五千,朝夕
水瘦滩声健,天寒霜意新。犬牙舟过石,鱼贯路行人。到眼心应识,回头迹易陈。时平刀剑息,失喜问遗民。
炎洲望处云南北,峣阙归时路屈盘。喜得夜深清枕簟,月华斜白洞天寒。
兜罗绵云常满谷,勃落叶衣无四时。中原百战血涂野,此老醉眠初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