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横鼻直,气清骨寒。
手眼外应金篦快,身心内照玉壶宽。
机丝交织兮春华蔟蔟,与物齐平兮梦蝶团团。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禅师释正觉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禅修者的形象和内心境界,表达了禅修者追求内心平静和超越物质世界的追求。
诗中描述了禅修者的外貌和气质。禅人的眼睛水平而直视,鼻子笔直,展现出他的坚定和专注。他身上的气息清澈纯净,骨子里透着一股冷静的气质。
诗中还描绘了禅修者修行的效果。他的手和眼睛超越了外在的束缚,能够快速地应对外界的干扰和诱惑。而禅修者的身心内部则充满了照耀一切的宽广之光,如同玉壶般广大无边。
诗中运用了机丝和春华的比喻,展示了禅修者内心的交织与丰盛。机丝交织象征着内心的思绪和纷乱,而春华的蔟蔟则代表着内心的丰盈和光彩。禅修者在内心的修行中,将种种纷杂的思绪交织在一起,如同春天盛开的花朵一般。
最后两句表达了禅修者与外界和谐相处的境界。他与世界和万物平等相待,没有任何偏见和执著。他的内心宁静如梦境中飞舞的蝴蝶,轻盈自在,没有被现实所拘束。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的形象和修行境界。通过对禅修者外貌和内心的描绘,诗词传达了禅修的追求和境界,表达了超越世俗束缚、达到内心平静与解脱的愿望。诗词以寥寥数语,道出了禅修者内心的宽广与自在,给读者带来一种超脱尘俗的感受。
身似柏舟无倚着,心非席石可推移。威仪不被忧心乱,始信生民有秉彝。
室空无侍者,终日延白光。今夕果何夕,粲者忽在旁。得非散花天。来试铁石肠。非罗复非绮,何物为衣裳。或浓若猩血,或浅若鹅黄。或如淡胭脂,薰以百和香。竟不可意解,发书问何祥。乃知延阁老,买得从维扬。自不耐渠恼,幽怀可禁当。牢辞又不敢,熟视徒彷徨。吾闻诸古人,物美
家袭韦平身业文,素风清白至今贫。南宫通籍新郎吏,西候从戎旧主人。城外草黄秋有雪,烽头烟静虏无尘。鼎门为别霜天晓,賸把离觞三五巡。
宿雨涨溪流,江南四月秋。市无粮得糶,田有麦难收。官况全然冷,民饥绝可忧。沙鸥应笑我,何日放归舟。
授受唐虞际,从容平勃閒。宗英谁柄用,人望属槔閒。晚侍经闱读,寖登规殿班。帝乡留不住,归去老湖山。
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