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古骨癯,云閒月孤。
相随似有,认著还无。
三千界内谁相外,双六盘中不到输。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写真求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正觉。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貌古骨瘦,云闲月孤。
相随似有,认着还无。
三千界内谁相外,双六盘中不到输。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禅修者的形象和心境。诗中的禅者面容古老,骨瘦如柴,宛如风磨过的古代圣贤。他的生活安逸宁静,如同云悠闲地漂浮在天空,月孤寂地挂在夜空。他和周围的世界似乎有着某种不可名状的联系,但又无法确切地认知到这种联系。在广阔的三千界中,他不知道有谁能够超越世俗的界限,而在双六的棋盘游戏中,他无法找到输赢的界限。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内心深处的宁静和超越世俗的境界。通过描述禅者的外貌和周围环境,诗人传达了禅修者超越尘世的形象和内心的平静。禅者的形象古朴而瘦弱,体现了他们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超脱的精神追求。云与月的比喻,表达了禅者超然物外的心境,以及他们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诗中的"相随似有,认着还无"表达了禅者对于世界和自身的认知。他们似乎能够感受到某种超越言语和概念的联系,但却无法用凡人的理性思维来完全理解和解释这种联系。这种超越性的境界使诗人感到无法捉摸和描绘,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超越常规思维的思考空间。
最后两句"三千界内谁相外,双六盘中不到输",通过对禅者境界的再次强调,表达了他们超越世俗界限的力量和境界。禅者在广袤的世界中寻找超越常人的存在,而在有限的棋盘游戏中,他们也无法被规则所束缚,超越了输赢的界限。这种超越性的境界,向人们传递了对于追求内心平静与超越的思考和启示。
总体而言,《禅人写真求赞》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越,引发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它展示了禅修者超越尘世的形象和境界,以及他们与自然和宇宙的和谐共生,从而唤起人们对于内心净化和超脱的向往。
是真是假,谁和描画。似我似谁,莫入思惟。地方成矩,天圆自规。三界更无些法剩,一身还与十方宜。
寥廓秋云薄,空庭月影微。树寒栖鸟密,砌冷夜蛩稀。晓鼓军容肃,疏钟客梦归。吟馀何所忆,圣主尚宵衣。
唤取机关木人问,触目菩提谁辨论。亡僧可喻木人机,玄沙直指何劳顿。
谁爱好事许相过,有酒何妨醉面酡。兄弟偶同词馆逸,林泉偏傍故园多。晨锺屡趁伊蒲饭,晚艇时听欸乃歌。莫遣是非来到耳,只应憨睡奈閒何。
国重明禋预戒期,九筵宏敞肃宗祈。阶前万旅皆花帽,庭下千官尽绛衣。三日斋心严殿宿,一声清跸响帘帏。圣躬靡恃皇天眷,夙夜寅恭但畏威。
严凝天气,近腊时节,寒梅暗绽疏枝。素艳琼苞,盈盈掩映亭池。雪中欺寒探暖,替东君、先报芳菲。暗香远,把荒林幽圃,景致妆迟。别是一般风韵,超群卉、不待淡荡风吹。雅态仪容,特地惹起相思。折来画堂宴赏,向尊前、吟咏怜伊。渐开尽,算闲花、野草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