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眉嗔目,枯肠空腹。
面冷莫触,气清可掬。
乘仙槎而棹星河,握玉斧而修月毂。
真见法以唯心,妙契神於即物。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写真求赞》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正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怒眉嗔目,枯肠空腹。
面冷莫触,气清可掬。
乘仙槎而棹星河,握玉斧而修月毂。
真见法以唯心,妙契神於即物。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禅宗修行者的形象和境界。诗人通过对禅人的描写,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内心的平静和超凡的境界,以及他们对于内心与外物的真实理解。
赏析:
诗的开头,以“怒眉嗔目,枯肠空腹”来形容禅人的神情和身体状态。这里的“怒眉嗔目”表达了禅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而“枯肠空腹”则暗示了禅人对于物质欲望的超越。
接下来的两句“面冷莫触,气清可掬”,通过描述禅人的面容和气息,揭示了他们内心的平和和清净。禅人的脸色冷静而不易触动,内在的气息纯净而可感知。
接下来的两句“乘仙槎而棹星河,握玉斧而修月毂”,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将禅人比喻为乘坐仙槎般划过星河,握着玉斧修补月轮的超凡存在。这里的意象描绘了禅人超越尘世的修行境界,将他们与仙人相提并论。
最后两句“真见法以唯心,妙契神於即物”,表达了禅人对于法性的真正认识和对于神秘事物的奇妙领悟。禅人通过内心的觉悟,能够超越表象,直接洞察事物的本质,从而与自然、与宇宙达到奇妙的融合。
整首诗词通过对禅人形象和修行境界的描绘,表达了禅宗修行者超越尘世的精神境界和对真理的深刻理解。它展示了禅宗思想追求内心平静和觉悟的价值,同时也启发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
羽觞随曲水,佳气溢双清。真贤瑞世,恰与真圣日同生。出侍红云一朵,出按皇华六辔,特地福吾闽。底是长生箓,八郡咏歌声。奏天子,倾义廪,济饥民。南州指使,青州公案一般仁。却恐紫泥有诏,社稷重臣事业,非晚观岩宸。来岁这般节,宣劝玉堂人。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示我新诗卷,知君遯俗情。安流视巫峡,灰劫笑昆明。徽外窗弦语,瓮头春蚁生。蓝桥即仙窟,何况有云英。
房州通判许安世,以书遗余言:“吾州有异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能作诗,皆神仙意。又能自写真,人有得之者。”许欲以一本见惠,乃为作此诗。学道无成鬓已华,不劳千劫漫烝砂。归来且看一宿觉,未暇远寻三朵花。两手欲遮瓶里雀,四条深怕井中蛇。画
马蹄践霜华,游国归何早。重裘不畏寒,况复非远道。谁言未顾期,登第鬓如葆。解装喜可知,月下金壶倒。
南逾梅岭北冰天,跋涉艰危□□怜。颇赖青州从事力,□过绛县老人年。稍同气臭能□□,□□□□□□□。□□八旬苦多病,且须烂醉海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