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禅人写真求赞》

觉之微妙,未痕朕兆。
彻造化之源,据生杀之要。
至虚而独存,当明而隐照。
筑筑磕磕兮鼻孔累垂,哆哆和和兮舌头狤獠。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禅人写真求赞》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正觉。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禅修者写下自己的真实面貌,期望得到赞美。微妙的觉悟,还未留下任何痕迹。彻底参悟万物的根源,把握生与死的关键。达到至虚无物而独自存在的境地,当明亮时又隐隐有光照。修行的人面容枯瘦,鼻孔上连续有皱纹,和蔼可亲的笑容下,舌头微微外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修者或道家修行者的真实面貌和内在境界。诗人试图通过描写禅修者的容貌和姿态,表现出他们对生命与死亡、存在与虚无的深刻思考和超越世俗的境界。

诗中提到的微妙觉悟和未留下痕迹,表达了禅修者对内心体验的追求,他们认识到真正的觉悟是无法被外界所捕捉和量化的。同时,他们通过参悟万物的根源和生死的本质,达到超越物质世界的至虚境地。这种至虚境地既是一种内心的空灵与超越,又是一种明亮的照耀。

诗中描绘的禅修者面容的枯瘦和鼻孔的皱纹,以及和蔼可亲的笑容下微微外露的舌头,展现了禅修者对物质生活的超越和对内在修行的专注。他们通过修行和禅悟,逐渐超越了尘世的琐碎和欲望的束缚,达到了一种内心的自由与平和。

这首诗通过对禅修者的描绘,表达了追求觉悟和超越的精神境界,以及在内心深处寻找真实自我的力量。它呈现了禅修者在修行的过程中所追求的境地,既有虚无的超越,又有明亮的启迪。

  • 《余出疏语示陈伯英伯英勉予读传灯录诸书因用》

    学结蒲团禅板缘,黄梅衣钵问谁传。弥天北秀经三藏,旷劫南能偈一篇。梦幻固知无起灭,虚空安得有中边。无人语此闻君至,急着衣裳倒且颠。

  • 《临江仙》

    眼,岁涂其一。今已过五十有二,怅然增感,戏题此词七个圈儿为岁数,年年用墨糊涂。一圈又胜半圈馀。看看云蔽月,三际等空虚。纵使古稀真个得,后来争免鸣呼。肯闲何必更悬车。非关轻得禄,自是没工夫。

  • 《四时田园杂兴》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钏输一斛,尚赢糠覈饱儿郎!

  • 《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

    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馀。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

  • 《赠曹秀才二首》

    不复林逋起九京,空留诗卷逼人清。如君况自鬼神助,掷地应闻金玉声。败履人今笑东郭,奔蜂我亦愧南荣。三千奏牍真馀事,侧耳齐廷待一鸣。

  • 《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