萦纡一径试幽寻,花竹禅房未是深。
野水不波清欲冻,崇冈有竹翠成阴。
琵琶昵昵怨儿语,兰桂温温和水沈。
诗句欲追前辈后,谁呼粉黛污清吟。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长干寺用荆公韵》是刘过所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曲折的小径上试着寻找幽静,
花竹构成的禅房并不深远。
野水静止无波,清澈欲冻结,
崇山上的竹林成为翠绿的阴影。
琵琶轻拨发出怨儿般的声音,
兰花和桂花散发着温暖,水面沉静。
诗句追随前辈的足迹,但谁呼唤着粉黛的女子,
却玷污了这纯净的吟唱。
诗意:
《长干寺用荆公韵》是一首描绘长干寺景致的诗词。诗中通过描写小径、禅房、野水、崇山、琵琶和花香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对幽静、纯净和美好环境的追求。诗人试图追随前辈的诗句,但又感叹其中的某些诗句使用了不恰当的描写,玷污了清雅的吟咏。
赏析:
这首诗词以长干寺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幽静而美好的景象。诗人以曲折的小径、花竹构成的禅房,描绘了长干寺的宁静氛围。在寺庙中,野水静止无波,清澈得仿佛即将结冰,崇山上的竹林则形成了翠绿的阴影,给人一种凉爽宜人的感觉。琵琶的声音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更加动人,兰花和桂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水面平静如镜。整首诗词以一种细腻而优美的笔触,展示了长干寺的宁静和美丽。
然而,诗人也对前辈的诗句提出了一些质疑。他认为有些诗句中使用了不合适的描写,玷污了纯净的吟咏。诗人表达了对吟诗的追求和对前辈诗人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诗歌纯净性的珍视。这种对纯净吟唱的追求和对清雅文化的呼唤,体现了诗人的独立思考和对自我表达的坚持。
总体而言,《长干寺用荆公韵》通过对长干寺景致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并在其中融入了对纯净吟唱的追求和对前辈诗人的反思。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远的意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乱石槎牙泻怒涛,满船性命等鸿毛。莫夸好手翻成误,寄语舟人稳着篙。
吹彻瑶笙鹤未还,小桥流水碧潺潺。夜深梦醒推窗看,白月无痕雪满山。
湖上蜗庐仅自容,寸怀无奈百忧攻。补衣未竟迫秋露,待饭不来闻午钟。稚子挟书勤质问,邻翁释耒间过从。今朝一笑君知否,满瓮新醅粥面醲。
金华唐吕两儒先,夜半黄梅君并传。不日经筵重坐席,蹔时黉舍冷无毡。引班晓漏槐枫里,出宰春风桃李边。莫遣垂杨知别恨,一篙新涨解归船。
刘氏盟,吕氏争。臣不如陵吕氏獗,刘氏绝臣不如勃?平乎平乎智有余,胡为甘此两不如。兹言非智还非愚,平乎竟尔为身图。
山高激迅湍,清振林下响。飞雪溅千岩,白虹垂万丈。来此坐移时,森然毛发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