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长沙郡斋中夜闻雨不寐》

檐花窗叶和灯前,全似江南雁到天。
渐老弗堪秋意早,不眠那为雨声然。
学儒不力冠非误,善舞何心袖足旋。
唤醒几番关塞梦,蛩吟四壁只年年。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
在长沙郡的书斋里,夜晚听雨声无法入眠。檐上的花、窗外的叶子,仿佛是江南的雁飞入天空。渐渐地老去,不堪早秋的意境,却并不因雨声而失眠。学习儒家之道并不是徒劳无功,优美的舞姿又何须担心衣袖和脚步的转动。多次被雨声唤醒,关塞的梦境不断重现,四壁中只有蛩蛩之音年复一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夜晚听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诗人身处长沙郡的书斋,窗外的雨声扰乱了他的睡眠。诗中提到的檐花、窗叶和灯光,以及江南的雁飞入天的景象,用细腻的描写表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这种自然景色的描写,与诗人不眠的内心状态形成了对比。

诗人渐渐老去,秋意早已降临,但他并不因为秋天的凉意和雨声而失眠。这表达了诗人的坚韧和豁达,他对时间流逝和生活变迁的接纳和理解。

诗中还提到了学习儒家之道和优美的舞蹈。学习儒家之道被视为一种修养和追求,而舞蹈则代表着艺术的表达和自由的境界。诗人在这两个方面都有所追求,他认为学习和艺术都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不应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放弃。

诗的最后,诗人提到被雨声多次唤醒,关塞的梦境不断重现。这里的关塞象征着边疆和战乱,蛩吟的声音则代表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思念。整首诗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幻和感慨。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夜的场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生活变迁的思考和感慨。同时,诗人对学习和艺术的追求也体现了他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充满意境的语言,展示了李曾伯独特的诗歌才华和对人生的思考。

  • 《临安钱武肃庙》

    吴越归旗纛,风云助鼓鼙。锦蒙山树遍,弩射海潮低。龙凤城葱郁,牛羊墓惨恓。古祠存故里,秋草庑东西。

  • 《村居 其一》

    辟世忘时势,茅庐傍小溪。灌畦晴抱瓮,接树湿封泥。乳鹿依花卧,幽禽过竹啼。新诗随外得,不用别求题。

  • 《临江仙(立春寄季顺妹)》

    一夜东风穿绣户,融融暖应佳时。春来何处最先知。平明堤上柳,染遍郁金枝。姊妹嬉游时节近,今朝应怨来迟。凭谁说与到家期。玉钗头上胜,留待远人归。

  • 《送黄叔源之甘肃州尹》

    江风飘飘杨柳青,江烟漠漠花冥冥。春光潋滟动笙乐,泼酷弄影蒲萄倾。客路迢迢平不颇,应有儿童迎五马。文章太守今几人?风流未有如今者。中原地古风俗淳,君侯抚牧仁化新。黄堂无讼白日静,甘棠有阴芳草春。君侯考绩□未改,虎竹铜符转光彩。功成早向江南来,江南有人遥相待。

  • 《有感十首》

    宫院深深今是非,可无三户报秦期。直应更作包胥泣,未抵含冤屈宋词。

  • 《发浙江》

    岛屿遍含烟,烟中济大川。山城犹转漏,沙浦已摇船。海曙霞浮日,江遥水合天。此时空阔思,翻想涉穷边。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