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处处论亭邮,总为长亭怕永州。
不道长亭更长去,也应行到日西休。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爲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臺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长亭解》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长亭情景,表达了行人在旅途中的无奈和疲惫,以及对长亭的向往和期待。
诗词中的“长亭”象征着旅途中的驿站或休息站,行人经过长亭时常常会停下来休息或聚集交流。行人们在长亭中谈论着各地的消息和传闻,尤其是关于邮件传递的事情。然而,长亭成为了行人们对长途旅行的担忧和畏惧的象征,因为长亭的存在意味着他们还没有到达永州,旅途仍然漫长。
诗词中的“长亭更长去”表达了行人对长亭的期待。他们希望长亭越长越远,这样就能够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结束旅途的辛劳。然而,诗词最后一句“也应行到日西休”则表明,无论长亭有多长,行人仍然需要在日落前行进,然后休息。这句话暗示了行人对旅途的坚持和不懈努力。
整首诗词通过对长亭的描绘和行人的心理描写,展现了行人在漫长旅途中的辛苦和困惑,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目的地的期待和渴望。这种对长亭的情感投射了人们对于旅途艰辛和疲劳的共鸣,同时也展示了人们对于目标和归宿的坚定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含蓄的语言,传达了行人在旅途中的心情和对归途的期待,以及对长亭作为旅途中里程碑的象征的思考和反思。它揭示了人们在旅途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对于希望和坚持的追求。
乐水频频到,寻花特特来。余春初自媚,清赏未能回。雨裹仙苞重,风扶秀脸开。宝刀移造化,单叶变楼台。
月影黄昏后,诗天眼界宽。野香寻得见,石背一枝兰。
雨声才歇雪漫漫,深恐梅花不耐寒。破晓踏泥来问讯,细看枝上喜平安。
近山如城人可住,远山如屏带烟雾。天际孤舟何处来,云中指点津头树。客至桃源花正春,回首空嗟相见莫。苍壁丹厓几万寻,飞鸟回旋不知路。路逢樵者问山名,山深只为无名故。中有青莲今古青,时向幽人一披露。冯生学画举业余,胸中尘土先扫除。清秋此幅展向我,请我茅笔纵横书。
月华明洁好霜天,遥指层城几暮烟。妙意此时谁与寄,美人湘水隔娟娟。
顶覆白雪,眼横碧波。清霜濡斗柄,古壁挂龙梭。少林之华未老,曹溪之镜非磨。所得几何,家传不多。饱谙云水三条篾,钓尽江湖一片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