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里冯生宁屑去,湖海陈侯犹肯来。
诗书好在家四壁,蒲柳蓊然城一隈。
骑上下山亦疏矣,鲦従容出何为哉。
市桥十步即尘土,晚雨潇潇殊未回。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这首诗词是苏轼的《陈伯比和回字复次韵?此诗为晁补之作?》,描写了一位名叫陈伯比的人物和他与回字的关系。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下里冯生宁屑去,
湖海陈侯犹肯来。
诗书好在家四壁,
蒲柳蓊然城一隈。
骑上下山亦疏矣,
鲦从容出何为哉。
市桥十步即尘土,
晚雨潇潇殊未回。
中文译文:
冯生已经离开下里,
陈侯却仍然肯来到湖海。
他的诗书收藏在家中四壁,
蒲柳繁茂遮掩了城市的一隅。
他骑着马上下山也很悠闲,
鲦鱼自在地游出来是为了什么呢?
市桥只有十步就尘土飞扬,
夜晚的雨悠悠,依然没有停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写实的手法展示了陈伯比的生活情景和他与回字之间的联系。诗中提到的冯生和陈侯是两个人物,冯生离开下里,而陈侯却愿意去湖海,暗示陈伯比是一个有远志的人,不满足于平庸的生活。他的诗书收藏在家中四壁,显示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而蒲柳繁茂则衬托出城市的青翠和生机。
诗中提到陈伯比骑马上下山也很悠闲,鲦鱼自在地游出来是为了什么呢,这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陈伯比心境的宁静和自由。市桥上只需走十步就有尘土飞扬,暗示了尘俗世界的浮躁和喧嚣。最后,晚雨悠悠,依然没有停歇,给人以淡淡的忧愁之感,或许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
整首诗以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陈伯比的生活和情感状态,通过对自然和人物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由与追求的渴望,以及对尘世之扰的感慨。诗人苏轼以独特的笔触和情感表达,让读者在简洁的词句中感受到深刻的意境和情感。
年来玉帐罢兵筹。灯市小迟留。花外香随金勒,酒边人倚红楼。沙堤此去,传柑侍宴,天上风流。还记月华小队,春风十里潭州。
客子未归天一涯,沧江亭上听新蛙。春风莫漫随人老,吹落来禽千树花。
三月园林日渐长,闲从邻曲答年光。酴醾独殿群芳後,醽醁能令万事忘。下豉蓴羹夸旧俗,供盐梅子喜初尝。乌靴席帽知何乐,自古京尘眯眼黄。
同为时用楮先生,万事须臾点化成。寄语先生幸相避,不须黑白太分明。
契翁来作济人舟,两岩青山浸碧流。舞棹舷歌不到处,知心惟有老岩头。
青山叠叠绕珠林,磬响时兼流水音。虎不避人人避虎,虎能先我息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