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华衣上清余香,夜照犹烦蚌有光。
解道温柔胜武帝,不知壮发似元皇。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成帝》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耒。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百华衣上清余香,夜照犹烦蚌有光。
解道温柔胜武帝,不知壮发似元皇。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寓言式的场景,通过对历史上不同君主的比较,表达了作者对温和宽容的统治者的推崇。诗中提到了两位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即唐朝的武则天和汉朝的汉元帝。
赏析:
这首诗以华丽的辞藻和富有意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温和领导者的敬佩。下面对每个句子进行分析:
1. "百华衣上清余香":这句话以华丽的辞藻描绘了皇帝的繁华服饰,强调了其高贵和荣耀。"百华"表示华丽的服饰,"清余香"则暗示了皇帝的高洁之气。
2. "夜照犹烦蚌有光":这句话通过夜晚照耀的蚌壳上的微光,暗示了皇帝的光辉和辉煌。这里的"烦"可以理解为"照耀",表达了蚌壳的闪耀之美。
3. "解道温柔胜武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温和宽容的皇帝的赞美。"解道"指的是温和宽容的治理方式,与严厉武断的武帝相对。这里的"胜"表示超越、胜过。
4. "不知壮发似元皇":这句话暗示了作者对于年轻而有为的皇帝的期待。"壮发"指的是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元皇"指的是汉元帝,他在位时也展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领导力。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华丽的辞藻描绘了皇帝的高贵和荣耀,通过对不同君主的比较,表达了作者对温和宽容的统治者的推崇和对年轻有为的君主的期待。诗中运用了夜晚的意象和历史典故,通过隐喻和比喻,展示了作者对于理想君主的思考和崇敬之情。
到处能行到处藏,饭余挂钵解茶囊。不缘头上五分白,始与人间万事忘。一介远劳询近日,十年如此住南荒。只今已是交游绝,不问比邻不择乡。
遥夜新霜凋碧槐,三更寒月满堂阶。美人化作秋风去,只有清魂梦里来。
初无家学赡三余,滥被君恩有此除。非取金华能占对,但令东观与观书。汗颜莫称英髦选,冷眼终输山泽居。自昔与君忧世切,只今何策塞侵渔。
秋晚霜初肃,江寒雾未收。西风吹老白苹洲。长笛一声、谁在水边楼。带绿枨新破,真醇酒旋_。簪花莫怪老人羞。直是黄花、羞上老人头。
游子行远方,慈母在高堂。砌有忘忧草,对之还断肠。母心乃如斯,子心其可忘。子心苟如母,足以感苍苍。君不见汉蔡邕,晋王祥。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有怀晨昏暇,想见登眺目。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远水对孤城,长天向乔木。公门何清静,列戟森已肃。不叹携手稀,常思著鞭速。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