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百丈有清规,特设堂安老病师。
隐几虚心还自照,炷香孤坐绝他思。
妙穷正念空三世,净洗余昏月一墀。
底意欲从何处问,毗耶居士饱相知。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偁上人干造延寿院乞颂》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丛林百丈有清规,
特设堂安老病师。
隐几虚心还自照,
炷香孤坐绝他思。
妙穷正念空三世,
净洗余昏月一墀。
底意欲从何处问,
毗耶居士饱相知。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偁上人在干造延寿院中乞求长寿的情景。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内心境界和追求长寿的愿望。诗中表达了虚心向道、专注修行的精神,以及对正念和清净的追求。
赏析:
诗词以自然、清新的语言描绘了偁上人在丛林中修行的情景。首句"丛林百丈有清规"意味着修行者所在的丛林有着严格的规矩和净化之道。第二句"特设堂安老病师"描述了特意建造的住所,为了方便照顾年老和有病痛的师父。接着,诗人写道"隐几虚心还自照",表达了修行者谦逊虚心、自我反省的态度。"炷香孤坐绝他思"描绘了偁上人独坐修行时,心无旁骛,没有杂念干扰。
下一段"妙穷正念空三世"表达了偁上人用正念去超越俗世的境界,追求更高层次的境界和智慧。"净洗余昏月一墀"则象征着修行者通过修身养性,洗净内心的浊杂,达到清净的境地。最后两句"底意欲从何处问,毗耶居士饱相知"则展示了偁上人对修行境界的疑问和渴望,以及他与毗耶居士之间的亲密关系,彼此心灵相通。
整首诗词以简练、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禅修者对修行境界的追求,展现了虚心、专注、自省和清净的修行精神。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悟的抒发,诗词传递了一种平和、超然的禅意,让读者感受到修行者的宁静与智慧。
道心非动静,学者何难易。痴云欲扫除,迅霆无异拟。无妄而徵疾,勿药斯有喜。一轮秋月明,云为岂思虑。太极奚可图,可图非太极。矧复赘无极,哀哉可太息。何不观古圣,一一已默识。胡为复作图,交扰而曲屈。是孰知五行,五行皆妙质。不可离合论,浑浑体自一。安得孔子生,邪说
舜江楼上一徘徊,四面云山锦障开。于古岂徒贤二相,只今睍可致三台。月明鼓角空中起,风静波涛地底回。别驾清名动乡国,金鞍五马望重来。
一任孤舟正又斜。乾坤何路指生涯。抛岁月,卧烟霞。在处江山便是
欲成云海别,一夜梦天涯。白浪缘江雨,青山绕县花。风标当剧部,冠带称儒家。去矣谢亲爱,知予发已华。
倚楼赵公子,可与共诗评。道故无终极,文须有主盟。轰雷春蛰动,贯月夜珠明。高作今吾愧,销光更屏声。
绿深红少。柳外横桥小。双燕不知幽梦好。惊起碧窗春晓。起来_憧多时。玉台金镜慵移。多少春愁未说,却来闲数花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