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爱此人烟好,面俯清溪背负山。
半{左舟右定}何妨呼渡去,小桥不碍负薪还。
远闻清磬来林杪,忽有朱栏出竹间。
深处安知无隐者,卜邻容我设柴关。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崇化麻沙道中》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经行爱此人烟好,
面俯清溪背负山。
半左舟右定何妨呼渡去,
小桥不碍负薪还。
远闻清磬来林杪,
忽有朱栏出竹间。
深处安知无隐者,
卜邻容我设柴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崇化麻沙道中行走时的景象和心境。诗人赞美了这片风景优美的地方,并表达了他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与向往。他面对着清澈的溪水,背负着高山,沿着道路前行。他感叹即使道路弯曲左右,也无妨呼唤船只前来渡过溪水,小桥也不妨碍他背负柴薪返回。诗人听到远处林中传来的清脆磬声,竹林间出现了红色的栏杆,使他感到惊喜。他深深地思索,对于这片深处的景致,谁又能够知晓其中隐藏的美景呢?他请求邻居允许他设立柴门,以便可以更加亲近这个地方。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美好环境的向往。诗人以朴实的笔触描绘了道路旁的清溪和背负的山峦,展现了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他对于道路的弯曲并不畏惧,而是充满了向往和探索的心情。在这个美好的地方,诗人听到了远处的磬声,看到了竹间的朱栏,这些细节营造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氛围。诗人深处思索,认为这片深处的美景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理解和感知,这种隐秘的美景给人以探索和发现的动力。最后,诗人向邻居请求允许他设立柴门,表达了他希望能够更加亲近这个地方,与它建立更深的联系。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和追求。这首诗词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受,让人联想到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美好时刻,引发读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荦确坡头筇竹枝,西临村路立多时。卖蔬市近还家早,煮井人忙下麦迟,病客情怀常怯酒,山城光景尽供诗。晚来试问愁多少,只许高楼横笛吹。
陨叶辞旧枝,飘尘就歧路。迟徊决绝意,言念平生故。泥泥行间泥,零零蔓草露。岂不畏沾污,为子无晨暮。
鹏风九万是修程,驷马何妨缓辔行。圣治今方法元佑,白头尽耐立功名。
马蹄践霜雪,不畏道路寒。游子重衣裘,慈母悬心肝。悬心几千里,冉冉岁已残。大河今渐涸,远目常不乾。度雁朝夕闻,尺书寄亦难。愿同车轮复,勿比弦上丸。
夕霁巴城月,秋光峡树春。
一第归来正黑头,艾轩遗墨费旁搜。及瓜上日相催迫,锓枣通宵细校雠。充类所行皆好事,立身何患不前修。故家常宝文公帖,谨勿逢人便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