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驾王门学者师,晚漂湖海众人悲。
吹毛未识腰间剑,刺股犹藏袖里锥。
卫霍功名还有命,苏张才气久非时。
江尤亦见应须饮,莫放穷愁入两眉。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题目是《酬慕容员外》。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初驾王门学者师,
晚漂湖海众人悲。
吹毛未识腰间剑,
刺股犹藏袖里锥。
卫霍功名还有命,
苏张才气久非时。
江尤亦见应须饮,
莫放穷愁入两眉。
中文译文:
刚成为王门学者时,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
如今在湖海漂泊,众人为我感到忧伤。
当年那把腰间的剑,我还不了解它的锋利;
而如今我藏着一把锥子在袖子里。
卫霍虽然功名有成,但命运也不可预知;
苏张的才气早已过时,无法得到认可。
即使是江尤如此,也应该随意喝酒;
不要让贫穷的愁苦写在眉头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王安石对自己境遇的感慨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诗人在初次成为王门学者时备受赞扬,但如今却流离失所,过着漂泊的生活,这使得许多人感到忧伤。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对剑的无知,以及如今的自我保护意识,表达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诗中提到了卫霍、苏张和江尤,这些人物都是历史上的名人,但他们的功名才气在不同的时代得到了不同的评价。卫霍指的是卫青和霍去病,他们在汉朝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战功,但他们的命运也是不可预知的。苏张则指的是苏轼和张载,他们都是宋代文学和学术界的重要人物,但在王安石的时代,他们的才气已经不再受到重视。江尤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与前两者类似,他也应该随意享受生活,不要让忧愁困扰自己。
整首诗以自身经历和历史人物的对比来表达对人生和命运的思索,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叹。这首诗词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巧妙的表达,展示了王安石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的思考。
明珠堆满赤金盘,未买花前笑倚栏。特地寻春难约伴,等閒携酒却成欢。人生试把从头算,世事何烦著眼看。莫怪夜深犹换烛,它时相望在长安。
结旆萧萧事远游,沙湖潮上荻花秋。征帆日落长江外,送客钟闻野渡头。一夜弟兄吴市酒,几回风雪剡溪舟。缁尘古道浑如许,珍重初衣问白鸥。
休要逢人诵六经,红泉往事已凋零。向来未坏恭王壁,到处閒摇普化铃。几岁寒窗头也白,两篇新什眼空青。还乡旧识多农贾,那得柴门自掩扃。
世事何由可控抟?故山归卧有余欢。涧泉见底药根瘦,石室生云丹灶寒。人远忽闻清啸起,山开频得异书看。一朝出赴安期约,万里烟霄驾紫鸾。
云生山气佳,云卷山色静。隐几亦何心,此意相与永。
夷望山前几钓篷,不惟能雨又能风。吾身故作愧王瓠,爱此沿洄敏似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