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回飙助蓐收,炎曦不复畏金流。
君家咫尺堪乘兴,想岸乌纱对奕秋。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酬王微之》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一雨回飙助蓐收,
炎曦不复畏金流。
君家咫尺堪乘兴,
想岸乌纱对奕秋。
中文译文:
雨助飓风回旋,帮助庄稼丰收,
太阳再也不害怕金色的流动。
君主家的领土就在咫尺之间,可供享受乐趣,
想象着河岸上乌鸦色的纱与秋风对弈。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是他酬谢好友王微之的诗作。诗中表达了对友谊和自然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一些政治隐喻。
首先,诗人用雨助飓风回旋的形象来比喻友谊的力量。雨助飓风回旋,使得庄稼丰收,同样友谊的力量也能够增强人们的团结和互助,使得彼此的成就更加辉煌。
接着,诗人描述太阳不再害怕金色的流动。这里的金流可以理解为政治权力和财富,而太阳的不畏惧则表达了诗人对正直、公正的追求。王安石在政治上主张变法,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他希望通过改革来恢复社会的公正和正义,使得金钱权力不再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因素。
诗的后两句描绘了君主家的乐趣和对自然景色的遐想。君主家的领土就在咫尺之间,使得他们可以随时享受壮丽的风景和欢乐的时光。想象着河岸上乌鸦色的纱与秋风对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王安石对友谊、正义和自然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折射出他对政治改革的追求和对社会团结的期望。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以此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烟外斜阳,云中远岫。翠眉轻补胭脂漏。回波都是断肠声,断肠更听哀猿吼。暮雨凝愁,朝云*酒。余怀远寄湓江口。世间木石本无情,如何
三十余僧眼似眉,白云深处聚头嬉。烧枯柴火煨山芋,拽木罗笼总不知。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袅袅垂柳风,点点回塘雨。蓑唱牧牛儿,篱窥蒨裙女。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修溪检校閒桃李,暗记苍苔唯屐齿。野鸳时看立汀沙,个字分明尤足喜。金驼银鼻岂关念,梦月当窗印寒水。闺门瓜戍忽临期。交与铜章令涤视。篆文春蚓红萦缠,背刻太平兴国年。因记太宗全盛日,车书万里恢山川。吴王纳地初改郡,钱塘国势犹依然。治中选任不轻予,纵受往往皆前贤。
何年六丁驱霹雳,苍龙惊起穿崖石。拿雷掣电卷波涛,来与真仙分窟宅。上崖窅深如偶瓮,下崖人谽谺如空洞。不知泉脉从何来,百面鼙鼓长汹涌。大灵闯首浮中流,背隐八卦开双眸。似闻夏潦不能没,疑有神仙司诸幽。我曾雁荡观龙鼻,半日才通涓滴水。岂如六月散甘霖,灵泉滚滚无穷已
园林萧爽闻来久,欲访在循二十秋。此日开襟吟不尽,碧山重叠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