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疑天意丧斯文,故选茅峰寄白云。
酒后只留沧海客,香前唯见紫阳君。
近年已绝诗书癖,今日兼将笔砚焚。
为有此身犹苦患,不知何者是玄纁.
张贲,字待举,神宗熙宁间爲仙游尉(清干隆《福建通志》卷二三)。官终忠州司户,(《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张待举诗集后》)。
译文:
回应袭美先生寄来的倒来韵
寻找质疑天意丧失了这样的文章,故选择茅峰寄去与白云。酒后只留下沧海里的客人,香前唯有紫阳君。近年来已经戒除了诗书的癖好,今日还要将笔砚烧毁。为了有这种身份,仍然痛苦不已,不知道什么才是玄纁。
诗意:
这首诗以自述的方式写出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到的种种困境和矛盾。诗人不断寻思,怀疑着人生的意义和天意,他甚至选择了隐居的山林,与世隔绝。然而,他却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和苦闷,并在酒后感到一种无法逃避的现实。他明白自己已经失去了写作的热情,不再陶醉于诗书之中,因此决定焚烧笔砚,彻底释放自己。然而,他又扪心自问,面对这样的处境又该如何应对,他陷入了困惑与纠结之中。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苦闷,同时也触及了人们普遍关心的人生问题。诗人通过对自身经历的描写,抒发了对现实生活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诗书与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人在句句诗词中透露出一份无法言表的忧伤和迷茫,令读者感同身受。 他将自己与沧海客、紫阳君相对比,暗示了自己独特的境遇和身份,然而他对此感到苦闷。诗人曾是诗书的狂热爱好者,但近年却已不再如此,这是他内心无法摆脱的痛苦。最后两句“为有此身犹苦患,不知何者是玄纁”,更是对自己矛盾心理的呐喊。诗人对真理和命运的追问,使整首诗充满了哲学色彩。通过对自身内在挣扎和外在纷扰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追求。
诸公学道,略听予言。如同干句家缘。试看登杆踏索,走马行船。何曾说辛道苦,遇艰难、转转心坚。忘危险,更忘身忘命,忘后忘前。不管傍人冷笑,殷勤地,常常谨谨专专。假是苏秦陆贾,说不回肩。人能如斯向道,可搜真、搜妙搜玄。无不悟,又何愁不做神仙。
弓刀陌上,净蛮烟瘴雨,朔云边雪。幕府横驱三万里,一把平安遥接。方丈三韩,西山八诏,慕义羞椎结。梯航入贡,路经头痛身热。今代文武通人,青霄不上,却把南州节。虏马秋肥雕力健,应看名王宵猎。壮士长歌,故人一笑,趁得梅花月。王春奏计,便须平步清切。
山瘦溪如练,丹青见亦稀。乱鸦将景过,孤鹜带霞飞。秋色此时老,故园何日归。西风吹独立,搔首怯征衣。
萧条良夜永,秋草对衰颜。露下鸟初定,月明人自闲。独悲无旧业,共喜出时艰。为问功成后,同游何处山。
遍室清凉,满堂功德。四方八表无遮塞。灵光万道出昆仑,人前岂敢夸仙格。缄口无言,灰心有则。姓名已录华胥国。逍遥自在看长安,金花
按图得此已欣然,胜趣何尝有变迁。一把香茅千个玉,不妨邂逅揖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