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中久已黄粱熟,镜里从教白发垂。
但得渔樵分半席,此生何必要人知。
裘万顷(?——~一二一九),字元量,号竹斋,江西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明嘉靖《江西通志·人物志》)。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授乐平簿(《慈湖年谱》卷一)。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除吏部架阁。七年,迁大理寺司直,寻出爲江西抚干,秩满退隠西山。十二年再入江西幕,未及一月卒于官所。有《竹斋诗集》三卷,至明代始有刊本。事见本集附录宋杨简《大理司直裘竹斋墓志铭》、吴潜《乞裘竹斋幸元龙遗泽表》。 裘万顷诗,以宜秋馆刊裘氏裔孙裘镜秋手校之《宋人集·甲编》三卷、附录一卷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断句一联附于卷末。
《酬余求之二首》是宋代诗人裘万顷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中文译文:
枕中久已黄粱熟,
镜里从教白发垂。
但得渔樵分半席,
此生何必要人知。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平淡生活的满足和对名利权势的淡漠态度。作者在枕头上醒来,意识到时光已经过去,年华已老,白发如雪。然而,他认为只要能够与渔民和樵夫一样平凡地度过余生,就不需要追求名利,也不需要让别人知道他的存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态度。枕中久已黄粱熟,镜里从教白发垂,通过描写作者在枕头上醒来时看到自己白发的情景,表达了岁月流转、时光易逝的主题。这种自省引发了作者对名利和权势的思考,他认为只要能够过上平凡而自在的生活,就没有必要追求名声和他人的认同。这种态度展现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体现了传统文人的风范。
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时间、年龄和追求的思考,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态。作者倡导平凡生活,借助渔樵的形象,表达了对宁静、自在的向往。整首诗以简练的表达方式,表现了宋代士人对名利的反思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
自古吴兴山水窟,只今杖屦几人闲。怀君九日登临处,知向何山向道山。
冬温开遍向东枝,映日含风万玉姬。何必霓裳掩前古,清癯端不羡丰肥。
满载清闲一棹孤,长风相送入仙都。莫愁怀抱无消豁,缥缈峰头望太湖。
嗟故岁,夏旱复秋阳。十雨五风皆定数,千方百计为灾伤。小郡怎禁当。劳拊字,惠露洽丁黄。田舍炊烟常蔽野,居民安堵不离乡。祖道免斋粮。
十年秋月照相思,相从只有彭门夜。露侵笳鼓思城阙,寒迫鱼龙舞潭下。厌厌夜饮欢自足,落落襟怀向人泻。秋深河来巨野溢,水乾楼起滕王亚。北海孔公虽好客,河内寇尹那得借。是非朝野忽纷纭,得丧芳菲一开谢。明月多情还入门,流水何知空绕舍。晨餐江市富鱣鲂,夜宿山村足梨蔗。
之河绕浦各纡萦,结束楼台稳更清。全与好人修实地,任教流俗趁虚名。儿应自了书林债,泪苦还滋墓柏荣。今岁田荒望周急,乡村忆着倍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