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初到黄州》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写了他初到黄州的心情和遭遇。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自笑平生为口忙,
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
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
尚费官家压酒囊。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初到黄州时的心境和遭遇。他感到自己平生忙碌,但事业却转为荒唐。他用长江绕过城郭的景象来比喻自然的美丽,用连绵的竹林和新鲜竹笋的香气来表达黄州的优美环境。虽然他身为官员,但却成为了一个被迫离开原地的流浪客,常常在水曹(管理水利的机构)中写诗。他感到自己无法为官家做出任何补益的事情,只能费心压榨一些酒来解愁寂寞。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自己初到黄州的遭遇,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无奈和无力感。诗中的黄州被描绘成一个美丽宜人的地方,但对于苏轼来说,却是一个陌生而无法安身的地方。他感到自己的事业已经转向荒唐,是一个被逐出原地的流浪客。尽管他身为一位官员,但他对于官家的贡献微不足道,只能费尽心思来解愁。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于自己人生经历的无奈和对官场的失望,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和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执着。
整首诗抒发了苏轼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以及对于自然和文学的追求。诗词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自嘲式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复杂的情感和对于生活的矛盾感。它既展现了苏轼的聪明才智,又体现了他对于命运和社会的反思与无奈。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现了苏轼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
风舟挽晴江,载客日夜行。身远心在家,腹肠何由平。未知所到期,先计还归程。时寻别时语,涕泪下纵横。仰观风中云,下视水上萍。共在天地间,可无同飘零。泻此樽中酒,美鱼其饮羹。虽饱不厌饥,强醉终自醒。笑言虽在远,音问犹有形。愿因东南风,时寄西北声。
桃李无言一径深。客愁春恨莫相寻。看花酌酒且开襟。白雪浩歌真快意,朱弦未绝有知音。月明千里故人心。
雄屏口分寄,珍祠倏再临。翚飞丛宇峻,龙濩伏渊深。蘋藻罗清荐,金匏合雅音。风旌翻凤蜺,晨炷燎榆沉。麝墨披新刻,尘签认旧吟。乐游情未足,残照下西岑。
田水颇胜师,寺梅若可妻。新月似小女,一弯向人低。平生寡师法,开径自出蹊。擘我妻女去,酷哉此别离。老饥方驱后,津梁忽已疲。行迈殊未歇,且拚骨与皮。下山如相送,青青势向西。
西庵松竹深,薄暮更微雨。山禽不畏人,嘲哳方对语。而余倦宦者,罢日今可数。京邑夙所怀,其如恶尘土。行复念斯游,回头怅何许。
天台旧路。应恨刘郎来又去。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只恐因循。不见如今劝酒人。